现代农历是谁制定的 现代农业技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现代农历是谁制定的 现代农业技术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现代农历是谁制定的 现代农业技术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农机现代化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农业现代化战略是在2023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来的,距现在已有2年多的时间。现在看农业现代化战略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多年历史经验积累形成的新思路。
一、农业现代化提出的背景依据
我们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把握和理解农业现代化新战略的提出背景:
一是从国内看,农业现代化战略是在全面总结我国30年“三农”工作的基本经验而提出的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工作的文件。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三农”工作是分四步经历了四个阶段走过来的。
第一阶段是1979年到1984年,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推广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土地制度的改革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首肯并在全国推广,一举冲破了人民公社的旧体制,把农田分给农户,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成功解决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干活大邦轰、分配大锅饭、经济低效率的问题,使我国成功地解决了十几亿人口吃饭的大问题。
第二阶段是1985年到199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农村暴露出人多地少的矛盾,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广东率先开始建立了一大批乡镇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近搞工商业和服务业,吸纳和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升了农业中的工业化比重,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农民企业家。这是我国“三农”工作中可圈可点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1996年到2004年,这一阶段有两个亮点:一是农村出现了劳务经济和打工经济,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里,产生了几千万的农民工大军,支撑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成功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太多无处消化的问题,至今劳务输出和打工经济仍是农村的一个新经济业态。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培育发展了一批农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业专业化水平,成功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第四阶轿绝段是2023年到2023年,这一阶段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通过乡镇和行政村的撤并、统一农村区划、“三通两治”工程的实施和棚户区改造,大面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村容乡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与,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总结以上四个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审时度势站在一个新的时代高度,开始谋划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也是“三农”工作开创的第五个新阶段,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思路和方向,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
二是从国际背景看,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应对后危机时代新挑战而做出的新选择。
我国加入WTO已经有9年多的时间,现在回头看农业是准备最不充分的一个战线,受到的冲击和压力也最大。由于家庭联产承包的小农经营,我国的农业无法与国际上的现代化大农业相接轨和竞争。特别是全蠢岁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在洗牌,这一轮调整将引发闭档姿第四次产业革命,即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革命。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进入一个重大转型期,包括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和产业转型。农业怎么发展,怎么解决农业战线自身的转方式和调结构,成为“三农”工作中需要破解的紧要问题。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挑战,总结入世之后我国农业竞争力不足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我国必须做出农业现代化战略的新选择。
以上两个方面是对我国提出农业现代化战略的背景分析。
汤若望和中国农历有什么关系?
1.汤若望简介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华40余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
他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他还著有《主制群徵》、《主教缘起》等宗教著述。他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西学东渐之中成就了一番不可磨灭的成绩。
2.是汤若望制定了中国农历吗
中国古代,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是皇权的象征,列为朝廷的要政。历代王朝都在政府机构中设有专门司天的天文机构,称为太史局、司天监、司天局、钦天监等,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专门知识的学者进行天文研究和历书编算。历法在中国的功能除了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授时服务外,更要为王朝沟通天意、趋吉避凶。日、月食和各种异常天象的出现,常被看做是上天出示的警告。所谓天垂象,示吉凶,圣人则之。
明代,历法年久失修、故经常出现舛谬,修历迫在眉睫。1629年(崇祯二年)11月6日,历局成立,历局是个临时的研究改历的机构,其任务就是编纂一部《崇祯历书》,实际就是编纂一部西方的数理天文学知识集成。历局的成立意味着西辩芦弊方古典天文学系统传入中国,中西天文学交流沟通的开始。
历局在徐光启主持下,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终于1634年12月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祯历书》,共计46种一百三十七卷。内容分五目、六次。
五目指的是:法原,即天文学基本理论,包括球面天文学原理;法数,即天文数表,附有使用说明;法算,即天文计算必备的数学知识,包括平面和球面三角学几何学;法器,天文仪器知识;会通,指中国传统方法和西历度量单位的换算。
六次指的是:日躔历、恒星历、月离历、日月交会历、五纬星历、五星交会历六种。包括日月五星运动,恒星方位,日月交食,节气,朔望等的中西换算。
由汤若望编写和翻哗数译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恒星交食方面,计有
1.《交食历指》四卷,
2.《交食历表》二卷。
3.《交食历指》三卷。
4.《交食诸表用法》二卷。
5.《交食蒙求》一卷。
6.《古今交食考》一卷。
7.《恒星出没表》二卷。
8.《交食表》四卷。
除上述书籍之外,经汤若望迻译编著的有关书籍还有:《测天约说》二卷、《测日略》二卷、《学历小辨》一卷、《浑天仪说》五卷、《日躔历指》一指、《日躔表》二卷、《黄赤正球》一卷、《月离历指》四卷、《月离表》四卷、《五纬历指》九卷、《五纬表说》一卷、《五纬表》十卷、《恒星历指》三卷、《恒星表》二卷、《恒星经纬图说》一卷、《交食》九卷、《八线表》二卷、《新法历引》一卷、《历法西传》二卷、《新法表异》二卷。此外还有《西洋测日历》、《新历晓惑》各一卷,以及《赤道南北两动星图》、《恒星屏障》等书与图。汤若望还分别为罗雅谷等人撰写的文学方面的著作做过校订,如《比例规解》、《测量全义》、《筹算》等书。[2]
《崇祯历书》是对中国传统历法的重大改革,其特点有:(1)重视理论基础,法原部分约40卷,占全携族书的三分之一左右,总体上采用了第谷体系;(2)引入本轮、均轮等整套小轮系统解释天统解释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计算须采用几何学;(3)引入地球概念和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4)引入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大大简化了计算手续,提供了准确的计算公式;(5)引入蒙气差的数值改正,区别了冬至点和日行最速点(即近地点)的不同;(6)引进了欧洲天文学中的一些度量制度,如分圆周为360度,分一日为96刻,采用60进位制等等;(7)引进了严格的黄道坐标系,采用从赤道起算的90纬度制和十二次系统的经度制;(8)在历日制度上,彻底采用定朔、定气注历,并以无定中气之月为闰月。
《崇祯历书》的编撰完成,标志着中国天文学从此纳入世界天文学发展的共同轨道。尽管这部历书还有不完善之处,但在中国历法发展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进步。
3.汤若望与农历的关系
崇祯十四年末,他完成了《崇祯十五年》新历,并将其进呈皇上。
汤若望在此次修历过程中,还负责制造仪器,培养人才,给历局的具体工作人员上课,讲授历法知识,指导他们进行数据测算,使用仪器、绘制天文表格等。
崇祯皇帝对汤若望等人的治历工作十分赞赏,1638年底,曾亲赐御匾一方,上面亲书钦保天学四个大字。
1644年,明亡清兴,其间还有短命的大顺王朝。汤若望处世不惊,留守北京、守护圣器圣物及天文仪器和历书刻板。清兵入主北京之时,汤若望冒死自荐。得以取得新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
1644年7月,汤若望向清廷进呈了三件仪器:浑天星球一架,地平日晷一件,望远望镜一台。他还呈递了历书范本一册,有根有据地指出了旧历的七大谬误之处,并准确预测了8月1日的日食。汤若望所阐述的天学道理得到清廷的认可,朝廷决定采用汤依新编制的新历,定名为《时究历》,并在册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颁行天下。并任命他为钦天监监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洋监正,开创了清朝任用耶稣会传教士掌管钦天监的将近二百年之久的传统。
1645年,汤若望下了很大功夫,对卷帙庞杂的《崇祯历书》进行删繁去芜,整理修改,增补内容,使之更为精练划一。在修改中,他对原历书的理论部分几乎原封未动,而对表格部分做了重大删节,将原来的137卷压缩成70卷。另增补了《学历小辨》、《远镜说》、《新法历引》、《新法表异》、《历法西传》、《测食略》、《新历晓惑》、《黄赤正球》、《浑天仪说》、《筹算》、《几何要法》、《治历缘起》等十几种30卷。合成30种100卷,取名《两洋新法历书》,呈送朝廷刻印行,作为每年推算时宪历书的根据。新增补的内容都是新法历书中很重要的成分。
《新法表异》和《历法西传》二书,是他为沟通中西天文学,介绍西学所写的两本著作。前书叙述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概况,介绍中国历代历法不下70种,及同一种历法的不同版本。介绍了新历法的优点,比较了新旧历法42个不同之处,从各方面解释新法为什么比旧法先进的道理。《历法西传》2卷是汤若望1640年为介绍欧洲天文天文学界前辈而写。书中介绍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对伽利略的新发现介绍较多。
汤若望在传播西学上,的确如其本人所说总想立于欧洲科学的高峰,尽其所能,将欧洲的科学知识介绍给中国。
1645年12月,他将这部100卷的《西洋新法历书》进呈清朝,刊刻印行,通行全国,从此成为每年编制历书和各种天文推步的依据,直以现在也是中国编制农历的基础。
由于汤若望制定的历书考据精祥,理明数著创立新法,勤劳懋著,1646年清廷加授他太常寺少卿衔,官阶为正四品。
农历的由来是什么?
农历在阴历(夏历滑指)基础上融合了阳历的成分,吸收了干支历(阳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
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碰氏是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扩展资料:
农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农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农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农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
旧历、老历、阴历也是指农历。但旧历、老历只是相对新历(即公历)而言,并笑让散非正当称谓。而阴历事实上只按月亮的月相变化来安排的历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农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现代农历是谁制定的 现代农业技术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现代农历是谁制定的 现代农业技术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农历5月初八是什么星座 1988农历5月初八是什么星座
下一篇:更多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