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保障网 国家能源保障计划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能源保障网 国家能源保障计划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能源保障网 国家能源保障计划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国家电网是央企还是国企
国家电网属于央企。
国家电网公司(State Grid),简称国家电网和国网,成立于脊大2002年(壬午年)12月29日,是经过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地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般认为它的特征有资产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经营上在局野漏国家计划中单列;人事关系在人社部单列。
国企与央企的区别介绍:
1、概念不同
国企与央企的区别,如同水果与苹果的区别。国企是水果,央企是苹果。国企包括央企,央企只是国企(水果)中比较大、比较好、比较贵的果类品种而已。
国企,顾名思义,就是国有企业,属于国家的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而不是民企、私企和外企。央企,顾名思义,就是桐烂中央的企业,是国企中级别最高的,归中央政府直接投资和管理的企业。
2、直接管辖部门不同
一般来说,央企的直接管辖部门为国务院,而国企则是由当地政府统一进行管辖的。
3、企业规模不同
相对于国企而言,央企的企业规模更大,属于超大型集团公司,一般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企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方针政策是什么?
国家能源方针政策是:
1、节约优先。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努力构建节能型生产消费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2、立足国内。立足国内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完善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合理控制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3、多元发展。着力提高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力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积极实施能源科学替代,加快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4、保护环境。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培育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能源发展模式。
5、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
6、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有利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7、国际合作。大力拓展能源国际搏槐合作范围、渠道和方式,提升能源“走出去”和“引进来”水平,推动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8、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和区域能源发展,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尽快消除能源贫困,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用能水平。
扩展资料:
能源科技:
改革开态陪放以来,中国能源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能源科技进步在促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科技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创新的基础比较薄弱,核心和关键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2023年,中国发布《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这一首部能源科技专项规划,确定了勘探与开采、加工与转化、发电与输配电、新能源等四大重点技术领域,全面部署建设“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及技术创新平台”四位一体的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帆银蠢。
1、加强能源科学技术研发。在地质、材料、环境、能源动力和信息与控制等基础科学领域,超前部署一批对能源发展具有战略先导性作用的前沿技术攻关项目,争取在能源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2、推进能源装备技术进步。依托重大技术装备工程,加强技术攻关,完善综合配套,建立健全能源装备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提高重大能源装备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3、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围绕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煤层气开发利用、页岩气勘探开发、煤炭深加工、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加大资金、技术、政策支持力度,建设重大示范工程,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完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煤炭资源勘探、煤层气开发利用、页岩气勘探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智能电网技术、先进核反应堆技术等领域,继续建设一批国家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加强自主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能源政策
保障能源安全需调整优化能源布局:优化能源布局,适应社会经济新形势_百 ...
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然而,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正受到能岁知源安全问题的困扰,中国能源安全不仅面临能源供应的紧缺风险,而且存在能源生态安全的巨大压力。切实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调整优化能源发展布局至关重要。
一、加快建设能源战略基地,推进能源发展战略西移
随着中东部能源资源衰竭,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逐渐西移。“十一五”时期,基本形成了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蒙东、西南、新疆五大能源基地。“十二五”期间,五大能源基地将进一步发展,逐步充当能源供应的主拿皮力军,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国家能源战略基地。
五大能源基地资源丰富,其中煤炭、油气、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70%以上,同时其开采进入快车道。以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为例,2023年以鄂尔多斯为核心的内蒙古煤炭产量高达9.79亿吨,山西为8.72亿吨,二者合计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3%。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2023年西部煤炭产量20.9亿吨,将占全国的53%,其中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和甘肃产量增加,贵州、云南产量略有增加,重庆和四川产量下降。从长期来看,作为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地区,新疆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比重高达40%(朱兴:“煤电开发:新疆能源布局调整提速”,《中国税务报》,2023.9.28),在未来煤炭输出格局中将扮演主要角色。“十二消雀差五”期间,煤炭生产要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基本形成稳定供应格局,到2023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要稳步推进晋北、晋东、陕北、黄拢、蒙东、神东、云贵、新疆、鲁西(包括两淮、冀中)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加快西部能源建设和发展,并不意味着放弃东部和中部,而是遵循“稳定东部、优化中部、发展西部”、“东、中、西协调发展”的能源布局原则,加快调整优化能源布局。以煤炭为例,2023年东部(含东北1煤炭产量将稳定在4.6亿吨,占全国的12%,其中黑龙江、山东产量保持稳定,其他省(市)下降;中部煤炭产量将控制在13.5亿吨,占全国的35%,其中山西产量增加,河南、安徽产量保持稳定,其他省下降。这些数字目标的制定体现了国家能源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稳定性与有效性。
二、建设立体式能源输送通道,完善能源运输格局
我国能源分布和消费的极度不平衡,以及能源生产呈现梯度转移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运输必然是大规模、长距离的。“十二五”时期基本的能源运输格局不会改变,仍然是“北煤南运、西电东输、北油南运、西气东输”。有所不同的是,“十二五”时期要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减少一次能源主要是煤炭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然而,大力发展中西部大型坑口电站群,减少东部燃煤电站,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经济性来看,由于输煤环节多、成本高等原因,东西部地区平均上网电价差已达到0.15~0.2元/度。(李阳丹:“‘十二五’能源输送格局将生变”,《中国证券报》,2023.10.29)而特高压电网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优势,目的地上网电价依然呈现出较低的成本优势。因此,“十二五”规划强调,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要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同时,铁路作为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其建设在“十二五”期间要得到进一步强化发展。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建设,发展高速铁路,强化重载货运网。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统筹天然气进口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跨区域骨干输气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初步形成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协调发展的供气格局。通过建设立体式能源输送通道,进一步完善能源运输格局。
三、明确海洋能源开发战略,加大海洋能源开发力度
从全球来看,许多国家积极实施海洋扩张战略。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就有了称霸海上的战略思想,二战后和苏联争夺海洋霸权。普京执政后,俄罗斯重新踏上海洋大国的征程,涉及海洋近至北极、太平洋、里海、黑海等,远达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南极,实际上涵盖了整个世界。(左风荣、张新宁:“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洋战略”,《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印度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积极发展航母,追求海洋扩张,走向太平洋。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吸引了更多国家实施海洋战略,如澳大利亚在1998年出台《澳大利亚海洋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海洋开发规划与管理。客观地说,这些国家进军海洋的实质无非是要争抢海洋能源资源,以满足本国经济利益需要,无论其是否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幌子。
从现实来看,中国有着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可管辖的海洋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公里。这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据2023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高达246亿吨,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相应资源总量的23%和30%。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和探明程度的提高,我国海洋油气资源量和相应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除油气资源外,要积极开发海上风电,我国近海潮汐能、潮流能、海流能和波浪能等能源含量巨大,也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2l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须充分重视海洋利益,保护海洋利益不受侵犯。2023年我国海洋产值超过4.5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10。具体来看,其中油气业实现增加值1730亿元,海上风力发电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25.0%,发展潜力和空间非常巨大。近几年来,所谓的南海争端主要表现为部分国家大肆开采油气、非法掠夺我国海洋能源。目前,南沙海域已发现油气田200余个,探明油气资源量约200亿吨油当量;钻油气井有1824口,没有一口是中国公司的。其中已投入生产的500余口油气井中,100多口位于我国南海九条断续线内,参与采油的国际石油公司超过200家,(魏丕植:“我们必须行动起米,坚决捍卫‘中国南海主权’”,黄河之声,2023年12期)我国海洋利益遭受严重损失。因此,我国必须重视油气资源战略勘察工作,争取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有所突破,尤其要加快南海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要进一步明确海洋开发战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适度发展海空军力,尽快提升中国海空军的中、远程作战能力,震慑敌对势力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威胁和破坏,预防和打击可能破坏中国石油安全的各种敌对行动,确保国家海上石油开发与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害,维护国家利益。在此基础上,跨出专属经济区域,加大公海能源资源开发力度。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能源保障网 国家能源保障计划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能源保障网 国家能源保障计划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