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寒假 intern 麦肯锡年会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麦肯锡寒假 intern 麦肯锡年会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麦肯锡寒假 intern 麦肯锡年会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麦肯锡面试的经验分享
我是南京大学商院xx级的,已经毕业一段时间了,这期间一直希望进入一家国际一流咨询企业,经历了很多面试和挫折,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收获还是有的。我写下来一是想和现在找工作的同学互勉;二是为了给以后想进入全球顶尖咨询和投行的师弟师妹们一些经验和教训。
e-mail通知面试
麦肯锡很奇怪,是e-mail通知面试的。一共56个人被选出来参加第一论面试。在第一轮面试之前有一个笔试蔽蚂,叫mckinsey caselets,居然是ets出品的。
里面的很多case与几大咨询公司网站上裂斗提供的case比较相似,只要你能融会贯通,做题不难,但是阅读量挺大。我考过gmat,提前20分钟做完。
考完笔试会有一个pre-interview reception,这和笔试一样都不影响你是否进入下一轮面试。
这个reception就是有些麦肯锡的大中小“牛”们出来和同学们见个面,介绍一下麦肯锡的case interview是什么样的,还有就是做广告。个人觉得麦肯锡这样很人性化,很重视applicatant。这时会发给你一张interview schedule,我看了一下,上面一半以上是海归,还有好多是什么牛津,剑桥毕业的,吓死人。
第一轮面试感觉良好
我是第二天下午一点多面试的。麦肯锡的面试一共3轮,每轮两个面试官。每轮都包括behavior interview和case interview。第一个面试我的是一个全球副董,聊的时候她很严肃,我就没话找话,把能说的都说了。然后她就给我做了一个关于mobile phone manufactuer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整个过程还算不错。
第二个是一个资深顾问,我觉得他是我在所有面试官面前发挥得最好的一次。我先聊我的经历,期间他问了一些很tough的问题,我回答得非常好,而且让他觉得我非常“牛”,现在回想起来都不好意思。因为聊得太久了,所以做了一个brain teaser的case。他问我如果石油可以无限了,世界会怎样。我说了很多,关于经济,政治,人文。最后他说他要是我就只说环境。当时我好伤感啊,真没想到应该这样回答。不过这没关系,我感觉最终他对我好像还是很满意。
第二轮面试惨遭淘汰
第二轮面试一共27个人参加,淘汰了一半多人。让我意外的是有个剑桥的被拒了,还有一个拿到bcgoffer的也被拒绝了。但是我失策的是,听到一些上海大“牛”讨论自己该怎么在几家巨“牛”公司中作选择的事,自信心暴受打击,气势上就怯了。所以奉劝所有面试的同学,千万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这次的面试还是一个全球副董和一个资深顾问。基本和第一轮一样,但是case有所区别。我被问的是一个corprate finance现金流的问题。我觉得我回答得很好。悲剧发生在那个全球副董那里,他看我的简历时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而且一直揉眼睛,可能是面试了很多人,感觉疲倦了。然后他问我一个公司被低估值的case,我就要找出是收入有问题还是支出有问题。我没作思考就回答说中国的公司人力成本比一个美国的同类公司低,这埋下了祸根。因为实际上美国那个公司雇的人少。所以请以后有机会面试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不要太快下结论。总之要穷举,才能下结论。咨询其实不难,就是要细心加广阔的思维。
就这样,第二次面试完了我就被拒了,感觉很惋惜。毕竟我在面试前是做咨询的,很想去这个行业的老大那里工作。
我的惨痛经验
唠唠叨叨了那么多,总结一下,希望对以后的师弟师妹有所帮助:
第一,要把成绩学好。不光是为了那个gpa,你在商学院学到的东西,永远是有用的。我就是基本功不扎实,结果犯了会计中一个简单的但却是致命的错误。
第二,参加课外活动,不一定非要参加学生会,只肆并磨要是你喜欢的,并且能作出成绩来的就行。
第三,学好英语,无论是口语还是阅读和逻辑。我个人有个建议,商学院的同学不妨学gmat,这对一个人的英语和英语逻辑的把握还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日后找工作很多公司的笔试题都和这些差不多,而且现在连公务员考试都是中文gre逻辑了(gmat逻辑和gre一个思路)。
第四,简历写得要漂亮,要有亮点,记住简历使用screen不是阅读的,你把简历交给别人看三秒钟,让人家告诉你他能记住什么。要吹,但不能离谱,你要准备好说词,因为面试你的人就是此中高手,你一下就会被揭穿。(吴明)
;注册会计师的薪酬是多少?
注册会计师在我国缺口很大,尤哗没念其在大中城市更是如察胡此。一般会计师事务所的普通职员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平均工资在5000元左右。如果你通过了考试并获得了注册会计师证书,拥有签字权的话,年收入可以直接飙升至百万。另外在注册会计师在事务所工作一定年限后跳槽到大中型企业做乱困高级财务经理和财务总监(CFO)的机会也很大。这就是注会被誉为财会领域“第一黄金职业”的原因。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bu2组是什么?
“四大”,即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指全球最著名的四个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安永(EY)。在业内,四大以高强度工作和高薪闻名;每到求职季,都有很多同学想了解四大相关信息。
下面来自知乎的“橙又时”将作为一个从业者,给大家讲讲他身边的真实的“四大”!在职不久,谈谈自己的浅见:
诚实的说,来到四大,是我最后的选择。当初毕业之际,我不是手里有一堆offer在等着我纠结,我手里最好的offer就是四大,所以我来了。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家都说:四大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里面高强度和规范化的工作可以让人快速成长。可当几年过去面临着跳槽的时候,听到更多的声音是:四大(主要指审计部门的同事)能跳到哪里去呢,跳到企业财务还是内审?这些部门的前景有限,职业生涯会受到限制。
那,到底要不要来四大,来四大以后要不要走,走的话要去哪儿?我想这几个问题,才是四大人,或者准四大人纠结的吧。
事实上,我也没有把上述问题想得明白透彻,所以就大家都在谈论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工作强度
这个问题是没有争议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消。办公室里有人会不修边幅,也有人能把自己打扮的一丝不苟;有人可以家庭和乐、身体健康,一切balance的很好,也有人会唉声叹气,身心俱疲。上述所有,我想用一个很残酷的词来形容:优胜劣汰。来“四大”前先问问自己,我能Hold住吗?
前景
一度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脑力农民工,并且我还认为如果business intelligence往后发展的话,至少我们所做的一部分工作会被计算机取代。但是,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去考虑行业前景这个问题?
以进入审计部门的同事为例,你们从事的是审计会计行业,辛苦想拿到的也是各种CPA、ACCA或者CIMA。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辅助性的部门,也就是说除了在四大(以及其他会计事务所),这个行业不能为单位创造价值,自然也就没什么话语权。择业前,请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性格是否匹配你将要从事的行业,然后再做出选择。
在不满意工资的时候,也要问问自己,如果跳槽出去,有没有获取更高薪水的竞争力。如果自信自己有核心价值,那么拿出魄力勇气走出去,这还是个缺乏人才的时代,找到一方天地发光发亮不会太难。如果不够优秀,那就潜心修炼,不忘寻觅机会,至少等到让自己满意的那天。
总而言之,是去是留,更多的不是依从别人的看法,而是在选择前慎重考量自己是否适合。
晋升
还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个词高槐缺,优胜劣汰。选择在职场中打拼,就得思想成熟点。兢兢业业不是公司给你发戚辩工资的理由。跑步的过程中摔倒了,如果你只是抚着伤口喊疼,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跑不到终点。
我在四大某家实习的时候就被一个经理骂哭过,当时我觉得这人是个变态,我没做错什么就发火摔文件夹。但随后我开始反省自己,就算我没有做错,但她发火至少说明我做得不够好。我花了很久去思考我的方方面面,这些思考让我后面无论是面试实习还是现在的正式工作都更加成熟周到。通过一些经历让自己变得成熟,通过观察别人的不恰当的行为让自己考虑明宽事情更全面,也未必是件坏事。
这个你看不顺眼的领导,他之所以现在是你的领导,就必然有超过你的地方,可能是工作能力,可能是为人处世甚至可能仅仅是他熬得比你更久。作为一个初出社会的freshman,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谦逊但不卑微。
薪资
四大的性价比真的不是很高。
以前听说过一个段子,说是一个从四大跳出去的人,明明在四大工作了两年,却把工作经历写的是三年。HR质疑,他答道,我在四大两年,换算成工作时间可能都不止三年。诚然,可能大多数四大人巴拉指头算算工作时间都不会满意这份工作。
我知道高盛挣得多,我知道麦肯锡挣得多,但同时我也知道,现在的我进不了这些“高大上”的公司。何况对多数刚刚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前两年工资数额可能比性价比重要得多。不delay的情况下每年几乎可以保持30%的增长幅度,刚入职的本科应届生6800/月,对学生,尤其是外地学生在这个城市存活下来,帮助是可想而知的。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我想分working environment和working atmosphere来讲。
四大的office我都有去过,无论大楼外观如何,内置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干净整齐的,每层楼都会配有茶水间,有的office可以领一个小柜子存放私人用品。
出差的话,住宿条件是参差不齐的,差一点可能是客户自己的小招待所、各种快捷酒店,好一些四星五星酒店都有。
平时的工作以项目为单位,短的项目可以1-2周,长的项目战线长达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也说不准。审计团队更多是以一个team为单位下现场,各司其责也互相帮助完成一个项目。有时候一个项目还没做完就会被拉到另一个项目,手头上没有完成的事就需要和其他同事交接,由其他同事follow完成。
也许,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合作伙伴也是造成归属感不强的原因之一。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面对以项目为单位的工作方式,完全可以同合拍的同事保持联系,不感冒的上级或下属项目结束后老死不相往来。
很多staff可能都抱怨过一件事-stand by,stand by可以理解成大家来去的时间保持一致,作为intern或staff可能手头上的任务已经完成却需要等到和整个team一起下班。其造成的弊端包括,员工工作满意度不高,故意降低工作效率等。
不过细想之下stand by也是有原因的,整个审计工作虽然有分工划分,有些工作也需要Senior过一遍后,再让小朋友做detail的工作。如果小朋友先撤了,总不能让所有的事情都让Senior自己做嘛。前期的分工和规划可能减少这些发生,但终归是无可避免。
换位思考一下,我是个Senior还在这埋头苦干,你一个小朋友就早早收拾回家了,也不像话嘛。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提前走,如果Senior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并且项目进度也不是很糟糕的情况下,还是会放你走的。淡季的时候可以请Sick leave,审计的同事如果愿意也可以好好利用起来。也许是因为下班时间过于“flexible”,所以相对的上班时间不会那么严苛,偶尔不是太夸张的晚到一会儿错过早高峰,这都不是个事儿。
事情都无绝对好坏,我尽量客观陈述,各位也可权衡考量。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麦肯锡寒假 intern 麦肯锡年会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麦肯锡寒假 intern 麦肯锡年会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湖州兼职招聘 湖州兼职招聘网
下一篇:更多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