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运程

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播放 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大全

时间:2024-09-02 19:04:13 浏览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播放 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大全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播放 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大全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播放 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大全

九龙江(福建省第二大河流)详细资料大全

九龙江,亦名漳州河,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的第二大河流,最早名“柳营江”,因六朝以来“戍闽者屯兵于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故名。

九龙江由干流北溪和支流西溪、南溪汇合,过漳州在厦门港对岸注入台湾海峡,下游漳州平原是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上游水流湍急,下游江宽水稳,可通航。九龙江干线长度258公里,流量446立方米/秒。

九龙江流域范围的坐标为东经116°47′~118°02′,北纬24°13′~25°51′,流域面积14741平方公里,约占福建省陆域面积的12%,涵盖12个县(市、区)。流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7%,经济总量约占福建省的 26.7%。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九龙江
  • 外文名 :Chiu-lung River,Chiu-lung chiang
  • 别名 :漳州河
  • 所在地区 :福建省南部
  • 源头 :连城曲溪乡黄胜村
  • 干流 :北溪
  • 支流 :西溪、南溪
  • 干线全长 :258公里
  • 流域面积 :14741平方公里
  • 流量 :446立方米/秒
  • 河长 :黄琪玉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门票预订,干支水系,干流,支流,水文特征,径流,潮汐,泥沙,盐度,水灾,生态环境,水质污染,水土流失,工程建设,水利水电,防洪大堤,神话传说,

干支水系

干流

  • 北溪
正源是万安溪,发源于玳瑁山中心地带的连城曲溪乡黄胜村。北溪干流长度274千米,流域面积9640平方千米。北溪河谷形态和地质特点是:中上游(华安以上)岩层种类比较复杂,有砂岩、页岩、石灰岩、花岗岩、流纹岩等。河谷盆地和峡谷相间,如龙巖市区盆地,漳平市区盆地、华安县城盆地和新桥镇盆地等。华安以下至河口则以花岗岩占优势,磹口以下已进入下游河段,河谷逐渐开阔,河岸也渐低,河流的堆积作用也逐渐加强。到了浦南(距出口约43千米)一带,开始进入全省最大的平原——漳州平原,这里堆积占绝对优势。到漳州盆地东南边缘的江东桥一带,河谷形态变狭窄,宽度不到200米,出峡谷后与西溪相汇,注入厦门港。九龙江出口处为溺谷型河口,江面宽阔。

支流

  • 西溪
正源是船场溪,发源于龙巖市适中乡南部适方山,支流有花山溪、黄溪、永丰溪、龙山溪等。花山溪与船场溪在靖城附近郑店汇合后称西溪。西溪流经漳州平原,至福河与北溪汇合,然后东流入海。靖城至福河河长35千米;福河至入海口距离为11千米。西溪水系呈扇状,中、上游流域面积占全流域总面积的86.8%,下游流域仅占全流域总面积的13.2%。郑店上下,西溪的河谷形态和河道坡降有明显差异。郑店以上,西溪各支流均属山地性河流,河谷狭窄,河道坡降大,可达15‰以上;郑店以下为平原性河流,河谷宽广,河道坡降小,仅3‰。郑店以上,西溪以冲刷作用为主,郑店以下,西溪以堆积作用为主。西溪全长172千米,流域面积3940平方千米,约为北溪流域面积的40%。 九龙江
  • 南溪
在九龙江河口注入,南溪主河道全长88公里,总流域面积660平方公里。正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平和县红婆石山沟,二是平和县太极峰。
  • 其他支流
北溪在与西溪合流之前还有小池溪、小溪、雁石溪、丰城溪、新桥溪、宁洋河、新安溪、感化溪、坑子口溪、至溪、赤溪、西江溪、温水溪、仙溪、南房溪、坪溪、竹溪、林墩溪、龙津溪、马洋溪、仙都溪等支流。 九龙江

水文特征

径流

九龙江北溪发源于玳瑁山,西溪发源于博平岭。北溪源地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径流深在14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径流等深线图分布的特点是,西部山地大于东部沿海平原,从1000毫米减少到600毫米。 北溪年均流量为260立方米/秒(浦南站),径流模数为30.6升/平方千米·秒,径流深度为963毫米,径流系数为0.636,年径流总量为82.2亿立方米,是属于丰水带河流。 径流量年际变化大,CV值在0.35~0.4之间,最大年平均流量440立方米/秒(1975年),最小年平均流量161立方米/秒(1963年),相差2.75倍。实测最大洪峰流量9400立方米/秒(1960年6月26日),最小流量21.1立方米/秒(1963年5月27日)。 九龙江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春季占全年30.1%,夏季43.1%,秋季17.8%,冬季9.0%。最大水3个月为5~7月,占48%。最大水月份为6月,占21.7%。最小水月份为1月,占2.6%,最大水月份与最小水月份之比为8∶35。 西溪情况与北溪大致相同,仅是由于流域面积小,因此年均流量不及北溪。西溪(郑店断面)年平均流量为117立方米/秒,最大年平均流量与最小年平均流量之比为2.95倍。实测最大流量为6140立方米/秒(1960年6月10日),最小流量为2.78立方米/秒(1963年5月25日)。 西溪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北溪相似,6~8月为大水月,流量占全年45.0%;汛期为4~9月,9月流量比年均流量多;最小水月在冬季的1月,其流量平均占全年的2.9%。西溪流程短小,整个流域又靠近沿海,受台风影响较大,流量变化大,最大月平均流量和最大洪峰流量都可能在春季或夏秋两季之间出现。

潮汐

九龙江下游属于感潮河段。50年代,河口感潮区,北溪在龙海郭坑篁渡铁桥,西溪在漳州市东新桥。自从修建北引左干渠,北引右干渠和西溪船闸后,潮区界已下移。马崎以下的河段,潮位变化明显,枯水大潮差在2.5~3米,小潮差1~1.5米,平均潮差2米左右。石码月最大潮差一般为3.5~4.6米,年最大潮差超过4.1米。外海潮波传入九龙江口,兼有前进波和驻波性质,以驻波为主;涨落潮最大流速分别出现在 *** 前3~4小时和 *** 后1~2小时。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由于浅水效应,往上游方向涨落潮历时差增大,潮差减少。如厦门潮位站涨落潮历时分别是6时13分和6时26分,而石码则是4时01分和8时41分。九龙江口潮流为非正规半日潮浅海潮流,属于往复流,一般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江口断面流速大于江内断面流速,南岸大于北岸。

泥沙

九龙江年平均输沙量为246.1万吨,5~7月来沙量占全年的58%,10月至翌年2月仅占4%。北溪(浦南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21公斤/立方米,年均输沙率53.5公斤/秒,年输沙量169万吨,最大464万吨(1961年),最小61.6万吨(1958年)。西溪(郑店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22公斤/立方米,最大含沙量2.54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77.1万吨,最大183万吨(1961年),最小21万吨(1958年)。60年代以后,由于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如浦南站1952~1959年平均含沙量0.121公斤/立方米,1962~1970年为0.206公斤/立方米,1971年~1978年为0.226公斤/立方米。郑店站1952~1959年平均含沙量0.122公斤/立方米,1962~1970年为0.189公斤/立方米,1971~1978年为0.6282公斤/立方米。由于含沙量增大,造成下游河道淤积相当严重,1935~1966年间河道平均淤高2米左右,局部河段4~5米,造成比降减少,水深变浅,水位抬高,对防洪、航运带来不利因素。加上西溪桥闸建成和北溪郭州头引水闸修建,加速了河床淤积。

盐度

九龙江河口区由于径流量小,但潮差大因而纳潮量大,河口盐度较高。根据1981年枯、丰水期不同潮时表、底层盐度分布表明,由湾内(西南)向外(东偏北)盐度逐渐增高。低、中潮时,海门岛与鸡屿之间的盐度梯度最大,这说明河海水在此混合强烈。河口区水体盐度的分布除有东西方向的纵向梯度外,还存在着由南向北递增的横向梯度。海门岛附近盐度情况如下,枯水期低潮表层为14‰,底层为20‰; *** 表层26‰,底层为30‰。丰水期低潮表层为6‰,底层为20‰; *** 表层24‰,底层30‰。

水灾

九龙江洪水主要由北溪和西溪洪峰汇成。西溪流域面积虽比北溪小,但因两岸土地肥沃,人口和耕地多,经济发达,所以灾害大于北溪。洪水可淹没漳州、龙海、南靖等大片耕地;北溪洪水对长泰及龙海县内的内林、角美等地有很大威胁。洪峰在闽西或闽西南山区形成,且多发生在台风季节。九龙江下游洪水主要发生在西溪,其上源支流琯溪(花山溪)、船场溪、芗江、永丰溪等,河流短,坡降大,集流快。这几条的支流洪水,在南靖县靖城镇附近汇集后,洪峰几乎同时到达郑店,再历经4小时,可传播至漳州市区中山桥。洪水峰形高尖,突发性强,暴涨迅落,历时短暂,其中单峰型洪水占80%,持续天数3~5天;双峰型洪水占20%,可持续5~9天。暴雨中心经常出现在南靖县船场溪中部,郑店水文站的最大洪峰,由船场溪与花山溪洪水相叠起决定性作用,其多年平均五天洪量最大可达3.5亿立方米左右。北溪洪水系由锋面暴雨引起,洪峰多呈双峰形。 民国27年(1938),国民 *** 为了阻止日军从厦门港入侵漳州、石码等地,在九龙江下游河口沉船抛石,共设定四道水上封锁线,从而破坏和改变了原有水流运动的规律,并且由于历年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河床大量淤积,洪水位逐年提高。如30年代初期,漳州至石码之间,枯水时期的航运水深可达2米,全年可通航吃水1.8米,载重50吨的木帆船。如今在镇头宫封锁线上游50米处已浮起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沙洲,漳州至龙海已不能通航。自有纪录以来,在宋嘉定九年(1216)、明成化十年(1474)、明隆庆四年(1570)、清康熙七年(1668)、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9、1960、1961、1963、1976、1981、1984、1985、1986年间,西溪洪水均超过危险水位2米以上。 九龙江西溪在宋咸平二年(999)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910年间,共发生较大洪水44次,其中1668、1794、1904、1908年发生的洪水,洪峰流量均在7500~10000立方米/秒;九龙江北溪历史上最大洪水发生在民国31年(1942),洪峰流量13000立方米/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九龙江西溪超过3000立方米/秒的洪水,已有8次,而最大洪水发生在1960年,洪峰流量6140立方米/秒;北溪最大洪水发生在1964年,洪峰流量9400立方米/秒。

生态环境

水质污染

  • 污染情况
北溪 龙门断面主要受龙巖市造纸厂污染,虽然污水量不大,但由于该河段水量小(平均流量为3.11立方米/秒),CODMn超标0.1倍,挥发酚超标0.2倍,属Ⅳ类水质。龙巖断面受到市区部分污水污染,BOD5超标0.4倍,属Ⅳ类水质。而龙巖市出口到隔口桥,受到龙巖地区造纸厂等污染,水质继续恶化,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Mn、挥发酚等,属Ⅴ类水质。麦园、白沙断面水质较好,属Ⅱ类水质。漳平断面尽管受到造纸等行业污染,由于河段水量相对较大(大约是龙门断面的22倍),故水质尚可属Ⅲ类水质;黄枣、浦南断面受到轻度污染,属Ⅲ类水质。 九龙江 西溪 平和、龙山、船场、郑店和漳州(上)断面水质较好,属Ⅱ、Ⅲ类水质;漳州(下)断面,由于受到漳州糖厂等废水污染,水质急剧恶化,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CODMn、BOD5等,属Ⅴ类水质;下游数千米西溪桥闸断面,挥发酚仍偏大,属Ⅳ类水质。 干流 石码断面受轻度污染,属Ⅲ类水质。
  • 污染原因
一是畜禽养殖污染严重。流域生猪养殖基数大,2009年流域生猪存栏总量超过290万头,多数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畜禽养殖污水超标甚至直排现象严重。 二是水电站建设密度过大。龙巖和漳州境内,大小水电站超过千座。流域干支流水电梯级、过度开发导致河流湖库化现象严重,对水质自然净化产生严重影响,湖库型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三是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严重。造纸、食品加工、化工、制药、采矿、金属加工等主要污染行业产值占流域总产值的44%,但COD和氨氮排放量均占全流域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0%以上。 四是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水土流失

局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由于部分丘陵低山区果、茶园的过度开发、矿山开采、河砂滥采和大面积种植巨尾桉林等,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工程建设

水利水电

九龙江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有110万千瓦,可能开发水力资源约有44.2万千瓦,90年代已开发总装机容量12万千瓦。由于北溪水力资源比西溪丰富,开发重点放在北溪。华安水电站建成已并入闽西南电网。具有开发价值的尚有万安溪4级电站,上游龙头水库万安电站可装机4.5万千瓦,新安溪4级电站,上游龙头大坂水库坝后装机3000千瓦。还有华安西浦溪新圩水电站,仙都溪后坂隔水电站等。西溪已建有船场二级水电站,“南一”水库修后可结合发电,装机容量2万千瓦,并可增加下游“南二”、“南三”和“南四”各水电站发电量。 九龙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九龙江流域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总蓄水量为2.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1.8万公顷,保灌耕地面积8.54万公顷(12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3%左右。九龙江中下游已修建防洪堤约190千米,其中西溪为79千米,可保护耕地约1.27万公顷、人口40多万。此外还修建天宝等电力排灌站,总装机容量12000千瓦,受益面积0.47万公顷。1980年,建成北溪引水工程,基本上解决厦门长期存在的用水困难。

防洪大堤

1959年6月,福建省水利电力厅拟出《九龙江流域规划报告(草案)》,10月,省水利电力厅勘测设计院编制了漳州九龙江下游防洪堤工程的初步设计,由省水利电力厅审批建设,当年10月动工。其设计防洪标准为:正常运行:20年一遇即保证西溪(郑店站,下同)4200立方米/秒,北溪(浦南站,下同)6260立方米/秒的洪水位低于堤顶0.8~1.0米;非常运行:50年一遇即保证西溪5690立方米/秒,北溪7430立方米/秒的洪水位低于堤顶1.0米。1961年12月建成。 1962年,省水利电力厅根据九龙江在1959~1962年连续3年发生洪灾,重新编制《九龙江流域规划报告(修正稿)》,上报水利电力部审查。同时,确定“以泄为主,以蓄为辅,泄蓄并举”的防洪方针,以兴建下游防洪堤并在船场溪兴建南一水库拦洪发电的治理方案。 漳州九龙江下游防洪堤建成后,先后于1964~1965年,对西溪左岸土堤加高培厚,并在石堤外侧加做三合土铺盖。 1973~1974年,在西溪左岸,北溪保护漳州市区堤段进行扩建、整修,石堤加做防浪墙。1981年“9·22”洪水后,对部分堤段增建了压载平台。并对渗漏严重堤段增建减压井。1985年漳州市区2.1公里石堤,全部采用高压定向喷浆,增建地下防渗墙,深16米。至1990年,九龙江下游防洪堤有堤段24段、堤长108.31公里(其中:土堤106.14公里,石堤2.17公里)。主要建筑物有:水闸34座77孔,旱闸14座18孔,涵洞14座17孔,减压井84口,丁坝54条。 九龙江 九龙江防洪堤经几年运行,由于河道严重淤积,河床抬高,防洪能力逐年下降。经实测计算,保护漳州市区的西溪左岸的康山、石堤、下洲和龙海县的步文堤段,只能防御(郑店站)流量5100立方米/秒,相当于18年一遇洪水,其余堤段只能防御11年一遇的洪水。北溪的吴浦、内林可防御(浦南站)流量8900立方米/秒,相当于50年一遇。 九龙江北溪下游的洪灾区,主要在长泰县龙津溪两岸及漳州市内林片与龙海县角尾片。计有洪灾面积11万亩,1960年,兴建防洪堤63公里。其中:内林堤防标准较高,堤顶高程可防御50年一遇洪水;角尾片江东桥以下,堤顶高程基本可防御1960年6月9日洪水,问题是险工、隐患较多,要加以整修培厚。龙津溪下游堤防,长泰城关堤段及左岸溪东堤段达20年一遇防洪标准,泄洪能力为2320立方米/秒;官板堤段雪美堤段及鹤亭堤段达10年一遇洪水,泄洪能力为1770立方米/秒。

神话传说

相传在非常遥远的时候,北溪江畔住着一对夫妻,他们有个儿子叫“更鼓”。更鼓长得粗眉大眼,腰圆膀宽,样样农活都干得十分出色,养就一股沉默寡言,忠厚倔强的脾性,他有个妻子叫石笋,据说石笋是更鼓屋后红石竹丛下一株刚出土的石笋变得。更鼓和石笋成了亲,并在结婚的第二年春天生下一男一女,日子过得十分美满辛福。 但是,那一年盛夏连续七十九天没有下过一场雨。乡亲们跪在太阳下祈求上天降雨,但是一天一天过去了,一切依然如旧。后来有一天响午,终于出现了下雨的征兆,然而乡亲们带来下雨征兆的是九条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的巨龙。随着九色巨龙往南方飞去,乌云也消失了,空中飘下一匹黄绫。黄绫上直书道:“逐日押送童儿童女一对至九龙潭,供九龙受用,否则天将永不降雨。” 为了解救活着的百姓,乡亲们也只好含悲忍痛地丢弃儿女,各村各户轮流天天送一对童男童女到九龙潭去供奉九龙。但是十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下雨的征兆。更鼓想要去除掉九龙,石笋听了虽感到痛苦,但想到乡亲们受害,她还是同意丈夫去为民灭龙除害。石笋从梳妆盒里取出一支金钗,又从红石竹从中砍下一支将它烧成灰,然后将两样东西交给更鼓,并教他如何使用。第二天,更鼓用箩筐挑起一对童男童女,在乡亲的陪送下,告别了妈妈和妻子到了九龙潭。到三更,随着潭中冲出几十丈高的水柱,九条巨龙腾空而起,向箩筐扑去。 更鼓见机从怀中掏出石竹灰—把向九龙撒去,返身挑起箩筐往回跑,顷刻间,九龙中的八条巨龙被石竹灰弄瞎了眼睛,撞死在闽南大山上。青龙躲闪得快,侥幸没被菸灰所伤,它将更鼓烧成为一块黑色巨石,但最后仍然被石笋杀死了。相传九色巨龙变成大江,叫做“九龙江”。

    厦门六十多年前台风正面袭击厦门是那年那月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来自太平洋上大大小小的无数台风给我国各地带来了重大灾难,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这里撷取了其中造成惨重损失的20大台风的有关资料,以让广大网友认识和警惕台风的危害,做好各种预防台风的准备。

    ……

    三、5903艾瑞丝:神秘莫测的横扫福建的第一强台风,致使1500多人伤亡,损坏船舶2610艘,淹没农田620万亩,倒毁房屋1.8万间。

    1959年8月23日,5903号台风在福建厦门至漳浦一带沿海登陆。12级大风席卷闽南沿海各县,最强区在同安、厦门、海澄地区,厦门市瞬时极大风速达60米/秒。仅厦门一市,死伤就近千人。大树被连根拔起,房屋倒塌,部分海堤崩毁,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重大。“艾瑞丝”的到来恰逢农历七月十九日天文大潮,风助潮势,潮顶江水,酿成严重的风暴潮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全省有791人被洪水夺去了生命,至少有800人受伤。沉没、损坏船舶2610艘,冲毁海堤1700多处,淹没农田620万亩,倒毁房屋1.8万间。

    台风登陆时海水暴涨,最高潮位达7.39米,创1949年以来厦门历史最高记录,超出警戒水位0.59米。高潮时的台风增水达1.31米,厦门市区低洼地带进水1米以上,海水漫上闹市区中山路,轮渡码头锚地设施整个被推上海岸,策槽丙洲水淹2米多,潮浪飞过房顶,海水涨溢福厦公路,全市共62个自然村、7357户、2.9万人遭灾,人、财、物损失惨重。海上还捞起外国籍人员尸体171具。根据当地群众反映,灾情之重,为数十年之罕见。

    四、6001号台风玛丽(Mary):登陆香港,重创广东福建,6001号台风登陆香港,粤闽两地一千多人丧生。

    1960年6月9日,6001号台风在香港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7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35米/秒,风力12级。香港在台风暴雨袭击下,工业停产,商店停业,学校停课,各种娱乐场所关闭,水陆交通全部瘫痪,山腰上80%的木屋被吹毁,60多人死亡或失踪,70多人受伤,150艘船只沉没或损坏。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淹没农田667万亩,倒塌房屋8万间,淹死猪、牛3万头,堤围决口46条,冲垮涵洞2500余座、水利工程9000多处,120多万人一度被洪水围困,421人死亡,1500多人受伤。

    尽管没有直接登陆台湾,但是受到“鲇鱼”和东北季风影响,21日宜兰县苏澳镇气象站出现939.5mm的特大暴雨!创历史纪录;其中21日13-14时出现了1小时181.5毫米的强降雨,创建站以来时雨量的新纪录,也是台湾有雨量纪录以来史上第3高。(历史上最大的时雨量纪录出现在1974年7月6号,澎湖因为西南气流影响,出现214.8毫米史上最大每小时雨量。第二名则是彭佳屿,2002年7月10号,“娜克莉”台风侵袭期间,每小时雨量达到186毫米。)从19-22日,短短四天的时间,苏澳累积雨量就达到了1558.2毫米,成为全台湾雨势最大的地方。持续一周的强降雨造成台湾多地出现严重城市内涝,并引发苏花公路多处地段严重塌方,造成13个大陆旅游团269名游客受困,造成13人死亡,26人失踪,其中有20人是大陆游客。

    相比之下,台风“鲇鱼”给福建造成损失要稍小。10月19-23日,受到“鲇鱼”和冷空气共同作用,福建漳州地区和九仙山,出现了8-10级大风,阵风11级。10月23日福建东山,最大阵风11级。10月23-24日,福建厦门、泉州和漳州地区出现了日降水量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漳浦站日降水量180毫米,为福建最强。据统计,受“鲇鱼”影响,福建泉州、福州、厦门、莆田、漳州5个市25个县(市、区)72.6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31.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8千公顷; 倒塌房屋近500间,损坏房屋1242间;直接经济损失26.0亿元。

    3、0903“莲花”——登陆福建最早的热带气旋

    2009年第3号强热带风暴“莲花”,是以8级热带风暴或以上强度登陆福建最早的热带气旋(如果算上热带低压,最早为1977年第1号Ruth,曾在6月16日,以7级热带低压的强度登陆福建惠安)。

    6月18日08时,热带风暴“莲花”在南海上生成,19日晚增强为强热带风暴。路径总体上向北移动为主,6月21日22时50分在福建晋江登陆,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26米/秒(10级,台风年鉴事后修订上调了强度,初报为23米/秒)。

    “莲花”具有登陆福建早、范围小、强度较弱、结构南北不对称等特点。“莲花”造成福建、广东两省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洪涝和山体滑坡等灾害。广东梅州、潮州和福建厦门、漳州等地损失较重(上述地区都在登陆点的南侧)。

    4、0102“飞燕”——登陆福建最早的台风

    0903“莲花”是登陆福建最早的热带气旋,不过强度是热带风暴,达到12级台风强度的,最早登陆福建的是0102“飞燕”。

    2001年第2号热带风暴“飞燕”于6月20日14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后,快速向西北方向移动。22日14时发展为台风并穿过巴土海峡沿台湾海峡北上,于23日22时-23时在福清市龙高半岛登陆,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35米/秒(初报为34米/秒,事后台风年鉴修订为35米/秒)。随后台风中心经福清、长乐、马尾、连江、罗源等县(市、区)于24日02时进入宁德地区,24日14时从浙江北部入海。飞燕台风经过的福州沿海县(市、区)均出现了11~12级以上的大风,长乐机场最大风速达38m/s,福州沿海短时间内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这是解放以来登陆福建最早的台风,也是唯一造成福州沿海县(市)全部出现11~12级以上大风的台风,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官方公布死亡数字为100多人,实际情况则远远超过该数字(去福建追过台风的人,应该都很清楚,当地内部称死亡人数上千)。据了解,这次伤亡的主要人员是海上养殖渔民。主要是因为“飞燕”台风登陆福建中部沿海时间偏早,突发性强。“飞燕”台风环流小、移速快,10 级风圈半径只有50km 左右,移速达25~30km ,台风中心临近登陆前的几个小时,福建沿海还比较平静,即将登陆前,风速快速增强到8 级以上,并在1小时内瞬时极大风速突然增强到10-12 级 ,使台风登陆的沿海地区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5、0604“碧利斯”——登陆福建 阴魂不散重创内陆的热带气旋

    2000年以来登陆我国,导致严重影响并被除名的热带气旋中,“碧利斯”是强度最弱的一个,比起“云娜”、“麦莎”、“龙王”、“珍珠”、“桑美”、“莫拉克”、“凡亚比”这些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响当当的头衔和如雷贯耳的大名,“碧利斯”仅仅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强热带风暴,但是“碧利斯”和西南季风结合,强降水带来的灾难却无法让人忘却。

    2006年第4号热带风暴“碧利斯”于7月9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11日凌晨增强为强热带风暴。7月13日22点20分,在台湾宜兰登陆,之后穿过台湾。7月14日12时50分在福建霞浦再次登陆,两次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都是30米/秒(11级),这也是“碧利斯”一生中的巅峰状态。登陆后,“碧利斯”继续西行,15日凌晨进入江西,当天下午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又穿越了湖南、广西,最终消失在云南东部和越南北部的崇山峻岭中。

    “碧利斯”的特点是移动速度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大,特别是减弱为低气压以后,深入内陆和西南季风结合,降雨范围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自1998年大洪水以来,人员伤亡最为严重的一次特大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之重,实为历史罕见!

    7月13-17日,“碧利斯”影响期间,在低压云系和西南季风作用下,强降水造成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6省区出现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共计3194.0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843人,直接经济损失348.2亿元!京珠高速耒宜段多处出现塌方、滑移,水毁严重;京广线南段中断3天,影响旅客列车88列。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播放 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大全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播放 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大全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本文标题: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播放 福建9月8日洪水视频大全

    本文链接:http://www.shengxiao88.com/article/219322.html

    上一篇:9月份探病吉日查询表 2021年9月探病吉日

    下一篇:更多运程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运程相关文章
    更多运程文章
    喜欢运程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