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运程

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 缓刑5个月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4-06-04 22:03:13 浏览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 缓刑5个月有什么影响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 缓刑5个月有什么影响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 缓刑5个月有什么影响

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是什么意思

一、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是什么意思

1、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就是暂不执行刑罚。在六个月的缓刑考验期内,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遵守缓刑考验期规定的,六个月后就不再执行;缓刑是对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或者不属累犯的犯罪分子适用的量刑制度。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二、拘役6个月可以探监吗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拘役判决生效后,在押人中的家属即可到看守所探望。但亲友探视需要遵守看守所的规定,按照流程进行探视,在实践中,亲友探视的通常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根据刑法规定,判据拘役的,罪犯每个月是可以回家一至两天探亲的,但现实执行情况堪忧,几乎没有看守所、拘役所等或执行这个规定。其后果,就是亲友不得不到看守所进行探视。

2、亲友可以在什么时候探视,各地的看守所的探视规定不同,有的看守所是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即可探视,有的看守所是在收到法院送达的《执行通知书》后,才可探视。所以可提前电话和看守所联系,问清楚再去探视,免得白跑一趟。

3、根据监狱法等相关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能行使探监权。但现在大部分监狱看守所,也都允许朋友进行探视。

4、探视是有探视日的,不同的看守所,规定的探视日是不同的,有的看守所是每周设定一个探视日,除了该日可探视外,其余时间均不可探视,有的是每周设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探视日。但现在的做法一般是,除法定的节假日外,其余的时间都可以探监。

5、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判决生效,是指一审宣判后的10天内,当事人没有提起上诉,检察机关也没有抗诉,法院判决书生效。若是二审判决的,判决书一经作出,即为生效。

6、探视在押人员时,要带身份证(包括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军官证、士兵证等),或证明与在押人员关系的户口本。没有身份证件的,是不允许进行探视的。

如果法院判拘役四个月,缓刑6个月的话会不会有案底

被法院判决拘役四个月,缓刑6个月,就是已经被认定有罪,肯定是有案底的。案底是一个人违法犯罪的记录,严格意义上仅指刑事犯罪记录。经过法院审判定罪的罪犯,包括免除刑事处罚的情形和宣告缓刑的。

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第二条 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犯罪人员信息库

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依托政法机关现有网络和资源,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建立有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

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扩展资料:

《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第二条 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犯罪人员信息库

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依托政法机关现有网络和资源,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建立有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

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二)建立犯罪人员信息通报机制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文书以及其他有关信息通报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监狱、看守所应当及时将《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寄送被释放人员户籍所在地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通知书》寄送被解除矫正人员户籍所在地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国家机关基于办案需要,向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查询有关犯罪信息,有关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三)规范犯罪人员信息查询机制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分别负责受理、审核和处理有关犯罪记录的查询申请。

上述机关在向社会提供犯罪信息查询服务时,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关于升学、入伍、就业等资格、条件的规定进行。

辩护律师为依法履行辩护职责,要求查询本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记录的,应当允许,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被执法机关依法封存的除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案底

最高检察院官网-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

缓刑期间有什么限制

缓刑期间限制如下:

1、在缓刑考验期内,服刑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接受监督,按规定及时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2、不随意离开居住地,离开或迁居要及时报告考察机关并获得批准后再进行;

3、会客也需要严格遵守有关会客规定,避免见不应当会见的人,并且将会客计划及时报备;

4、还需依法进行社区矫正;

5、如果服刑人员在缓刑考验期间遵守规则,没有犯新罪,没有发现漏罪,没有严重违反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宣告。相反,如果对上述要求有所违反,将撤销缓刑,予以执行。我国刑法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1、适用对象:

(1)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所有缓刑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2)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同时符合所有缓刑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

(3)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2、适用条件: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为严肃缓刑的考察执行,被判处徒刑宣告缓刑仍留原单位工作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一般不得调动工作。对缓刑考验期已经过二分之一以上,并有认罪、悔罪态度,工作表现良好,确因工作特殊需要调动的,应当由所在单位报经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批准后办理调动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

【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 缓刑5个月有什么影响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 缓刑5个月有什么影响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本文标题: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 缓刑5个月有什么影响

本文链接:http://www.shengxiao88.com/article/207834.html

上一篇:5月14日的节日 五月十四日节日

下一篇:更多运程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运程相关文章
更多运程文章
喜欢运程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