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6个月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行政诉讼法6个月诉讼条款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行政诉讼法6个月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行政诉讼法6个月诉讼条款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行政诉讼法6个月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行政诉讼法6个月诉讼条款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时间是六个月内还是五年内?
六个月内。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81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已于2021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其中第46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4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扩展资料:
超过最长起诉期限的抗辩举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第三款规定,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主张超过最长起诉期限的举证责任在被告一方(即行政机关)。
如果被告主张起诉人超过最长起诉期限,则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包括举证证明行政行为是何时因何事、何因、何依据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告知、送达当事人,是否告知当事人诉权,当事人是否知道或者应当行政行为的内容,当事人何时开始行使诉权等方面。
否则,法院即可依据举证责任分配判定被告举证不能,不支持被告关于起诉期限的抗辩。就原告而言,自然就可以轻松回避最长起诉期限的适用了。当然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的理解与适用
行政诉讼6个月时效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中:6个月是一般行政诉讼的诉讼期限,2年是最长的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中6个月与两年的时效怎么区分
如果行政机关告诉你了起诉期限六个月,按照六个月计算,如果没有告诉你,一般行政行为五年内知道,可以在一年内起诉。超过五年知道,不保护。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行政诉讼法6个月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行政诉讼法6个月诉讼条款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行政诉讼法6个月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行政诉讼法6个月诉讼条款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