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运程

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系 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联

时间:2024-03-07 21:54:30 浏览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系 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联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系 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联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系 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联

古时春节和冬至的御风的习俗,有什么讲究?

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春节被认为就是立春。所以我把立春和春节的习俗放在一起讲了哈。

中国一直是典型的东亚农业社会,因为农事基础,所以对「春」这个季节最具感情。立春/春节一般被认为是古代最重要的节日,所以相关民俗文化极多,而且根据年代、地域各有不同。如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之类流传至今的大众习俗就不说了,先介绍一些比较小众和「风雅」的~

1. 穿青衣迎春

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门外,以示兆民。

——《后汉书礼仪志》

古人相信春季万物生发,天地翠色,故属性上对应的颜色是「青」(青绿)。统治阶级为表示自己与「天」的关联性,所以也把穿青色衣服视作仪式之一。

同理,立夏红色(朱),立秋白色,立冬黑色。

同理,春季对应的方位是「东」。所以天子和文武百官要前往东门之外迎春。

2. 饮梅花酒/椒柏酒

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董勋云: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荆楚岁时记》

梅花酒,元日服之却老。

——《四民月令》

椒柏酒即以花椒、柏枝所制之酒。是的你没看错,古时候很流行喝花椒相关饮料。如《楚辞》亦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由此衍生而来又有「屠苏酒」,配料更多些。

梅花酒不确定。立春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梅花尚未开放,应是上一年采摘梅花酿制而成。类似的食谱《山家清供》里有,不详述。

3. 食七菜粥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荆楚岁时记》

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里也有类似《圣经》中创世纪的情节,如「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七菜粥即取七种早春新鲜蔬菜做粥/羹,取迎新去晦之意。

详情我以前写过~参见:【节气手帖】立春:春之七草-蔓玫的专栏

七菜粥如今在日本更为流行,曰「七草」。国内倒是式微了。

4. 食春盘/咬春

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盤。

——《四时宝镜》

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芽为菜盤,相餽贶。

——《摭遗》(没查到这本书)

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

——《齐人月令》

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帝京岁时纪胜》

古人认为春日的气息是向外发散的——经过冬季蛰伏后,草木蓬勃生长,气温回升。所以流行趋势是食用有「辛味」的东西(如前面提到的椒柏酒),新生的野菜(如七菜),「春盘」「咬春」也是由此发展而来。

一般是韭菜、葱、水芹、萝卜之类新生的鲜嫩蔬菜,有清新口感的。摊在盘子里,是「春盘」;卷成春卷、春饼之类吃,就是「咬春」。

春菜+梅花酒,就是下图的样子啦:)

5. 剪彩绸为燕子,做头饰迎春

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荆楚岁时记》

彩即五色绸之意。

燕子被认为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鸟儿之一,七十二候里也有「春分,玄鸟至」的说法。彩燕迎春,大概就是想要像它们一样轻巧地迎接新春天吧;)

6. 御风

列子御风常以立春归於八荒,是风至则草木发生。

——《要览》

立春日,取弘农宜阳金门山竹为管,河内葭草为灰,以候阳气。

——《玉泉记》

「御风」的正式含义是驾驭着风,乘风而行,我这里姑且把它理解为「人对春日气息的关注和实验」~~~

古人相信四季的「气」有所不同,春日的「气」是「阳气」,轻清上升,所以如果在竹管内放入一些草木灰,即使没有人动,春气也会带动飞灰,甚至发出声音。古时称之为「葭管」。

但有的时候「葭管飞灰」也被认为是属于冬至的——冬至一阳生,已经有阳气了。

7. 簪花、采花、赐花

立春日,自郎官御史以上皆赐春旛胜,入贺讫,戴归私第。又士大夫家翦彩为春旛,或缀於花枝之下,或翦为春蝶、春钱、春胜以为戏,东坡立春日,亦簪旛胜过子由,诸子侄笑指云,伯伯老人亦簪花胜耶。

——《东京梦华录》

正月八日立春,内出彩花赐近臣。

——《景龙文馆记》

绍圣二年上元,幸集禧观,出宫花赐从驾臣僚各数十枝,时人荣之。

——《闻见近录 》

立春在公历2月4日前后,春节也是2月。这时候盛开的鲜花并不多,所以这一习俗最初只有贵族/统治阶级才能享受。民间多是把彩纸、金箔做成花朵的样子,插戴。

唐宋以降,人们开始熟练调配鲜花的开放时间,这时候就有更多的花可供选择了。

8. 剪彩纸、金箔为人

翦彩为人,或缕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花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荆楚岁时记》

这个做法好像是为了祈愿,希望自己的形貌精神都焕然一新的样子。

9. 放灯、观灯

初八日传为诸星下界,燃灯为祭。灯数以百有八盏为率,有四十九盏者,有按玉匣记本命星灯之数者。

——《帝京岁时纪胜》

一般认为从立春后到上元节(即元宵节,正月十五),都要以彩灯装饰屋宇。初八开始就是赏灯的高潮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吧:)

来继续补充咯~那些不是太风雅但也很有趣或很重要的。

· 鞭春牛

临安府进春牛于禁庭。立春前一日,以镇鼓锣吹妓乐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馆内,至日侵晨,郡守率僚佐以彩仗鞭春,如方州仪。

——《梦梁录》

立春日,各省会府州县卫遵制鞭春。京师除各署鞭春外,以彩绘按图经制芒神土牛,舁以彩亭,导以仪仗鼓吹。交春之刻,京兆尹帅两学诸生恭进大内。

——《帝京岁时纪胜》

进入春天后,农耕成为第一要紧事,牛当然就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自周朝起便有制土牛,鞭策以鼓舞大家春耕的做法。

· 贴鸡

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荆楚岁时记》

这一做法好像是起源于一只天鸡,说是最早迎接春日曙光之类的。。。也有说法认为是起源于神话中的重明鸟。不赘述。

· 吞鸡蛋

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风土记》

大概是以鸡蛋助元气。

· 杖打粪扫

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

——《荆楚岁时记》

译文的解释是:「把串起来的钱绑在竹竿的末端,拿在手里围绕粪土转几圈,然后投打在粪土堆上。说令人如愿以偿。」

古代春节是如何过的?有什么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萌芽于汉魏时期的春节,到底有什么特色?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刘邦怎样也不会想到由他一手创建的大汉帝国竟绵延四百年,并为早期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春节起源于先秦上古时期的祭祀仪式与天文历法制度,在汉武帝时期,由于《太初历》的颁布使得中国的历法体系自此确立了根基,而春节也由此产生萌芽并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逐渐成为中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

一、天文历法体系的确立与春节的诞生

但凡是一件文化习俗产生便必定有相应的社会文化土壤,春节萌芽于汉朝并不是毫无缘由的,而其中最大的因便是二十四节气与历法体系的确立。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而农业生产与天文地理密切相关,二十四节气这一传承至今的表示气候变化的民间习俗便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淮南子》中便有记载说当时的节气是“斗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斗即表示北斗星的指向变化,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以北斗星的指向变化作为判断节气变化的标准。而在《淮南子》中,除部分节气名称与今日不符之外,大部分节气名称都与今日一致。

根据太初历记载所画出的时节变化图

除二十四节气确立之外,我国历法体系也在西汉得以确立。古人讲究五行相生相克说,在改朝换代或皇帝更换之时往往要在一年的岁首时改正朔与更换衣服颜色,传说中夏朝以正月为岁首,商以今日的农历十二月为岁首而周代则以十一月为岁首。至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采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始,这样也使得岁首长时间处于变换当中,直到西汉武帝定《太初历》之前,汉朝曾采用了颛顼历、商历、周历等六种历法,岁首的具体时间始终处于变动之中。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司马迁、落下闳重新制定历法,最终形成了以正月为一年开始,正月初一为元旦之日的历法即太初历,与此同时二十四节气也被纳入到新的历法体系当中,而中国的农历年也就基本确定下来。此次历法系统的变革对于我国影响深远,它与二十四节气的结合不仅仅为我国农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天气预报系统”,而且使得我国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节日。春节的起源之一便是岁首的祭祀活动,太初历颁布之后,岁首为正月,正值寒冬腊月农闲时期,也为人们庆贺新年提供了大量的空闲时间。

落下闳

二、汉魏时期的春节傩戏

春节在汉魏时期出现萌芽,此时的春节有着“正旦”、“元日”、“元正”等诸多名称,其实“春节”一词也是民国之后才被用来形容过年。在先秦乃至上古时期,人们便非常重视岁首时节的祭祀活动以期盼来年能够风调雨顺,而祭祀盛典也成为人们欢聚一堂、欢歌笑语的重要时分。汉魏时期的春节也依旧存有先秦祭祀盛典的色彩,人们认为正月是万物开始的时节,而《史记》中也记载说:“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这说明正月初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日子。

画中的人在举行傩戏活动

汉魏时期的春节有着属于自己时代的习俗,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在除夕夜的“驱傩”仪式。由于除夕夜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岁暮”日。这一天是除旧迎新的一天,所以人们举行驱傩仪式也是为了能够清除一切疾病与烦恼,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在汉魏时期,每逢除夕夜临近时期,宫廷里便会开始准备驱傩仪式,《后汉书》里写道:“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驱疫……以逐恶鬼于禁。”到北魏时期,宫廷内的驱傩仪式已经不仅仅具有驱除邪魔的目的,还想借助这盛大的仪式来展示国家的强大实力。《魏书》中便曾有记载说:“因岁除大傩之礼,遂耀兵示武。”整场傩戏令参演步兵驻扎南部,骑兵驻扎北部,二部互相争斗,结果总以北方骑兵大胜终结,这也表示北魏对自己国力的强大自信以及想要一统天下的雄心志气。

北魏的骑兵陶俑

直至隋朝建立,这种傩戏都一直保留了下来,北魏时期的傩戏因统治者为鲜卑族而具有强烈的鲜卑色彩,而其由于其目的过于张扬,是为了宣扬武力而进行,其所具有的汉朝时期的祭祀活动的威严感已经大为减弱,傩戏祭祀鬼神、祛除邪魅的神圣感已经逐渐消失,仪式也不再为神,其娱乐性与“人”的色彩愈发的浓厚。

三、“人日”之活动

在汉魏时期有着一项非常独特的春节习俗即“人日”活动,人日又被称为“人胜节”,古人认为在天地混沌初开之时,正月的前七天分别出现了不同的生物,第七天人类出现了,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人日”。人日活动在魏晋南北朝期间是春节非常重要的一项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吃由七种蔬菜(象征初七)混合在一起的食物,具体来说就是将七种蔬菜切成块状,经调料调和之后放在锅中煮成糊状食物后进行食用。其二要用五色绸缎为底料,将其裁剪成为人形并贴在屏风之上。第三则是要制作一种名为“华胜”的女性头饰用品互相赠送,而女性戴华胜既有着生殖崇拜的意味还有祛除邪魅的功能。此外人们还要在这一天登高,君臣则经常会在这一天登高赋诗并举办诗词盛会。

此外汉魏时期的春节还出现了在门上贴门神的传统,神荼和郁垒成为家喻户晓的门神,被人们贴在门上以保佑家庭和谐平安。而桃木克鬼、放爆竹等习俗在此时期也已经确立下来,成为汉魏时期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荼和郁垒

文史君说:

汉魏时期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巅峰时期,与此同时许多制度也在此时被确立下来。在汉朝出现并确立的二十四节气与太初历不仅仅确定了我国的农历纪年制度,还为春节的出现提供了基础,自此春节的萌芽产生并一点点的发展成熟。

华胜头饰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系 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联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系 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联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本文标题: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系 春节与古代什么制度有关联

本文链接:http://www.shengxiao88.com/article/192818.html

上一篇:给狗起个霸气的名字叫什么好呢? 给狗起个霸气的名字吧

下一篇:更多运程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运程相关文章
更多运程文章
喜欢运程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