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起名

卫姓郡望

时间:2023-05-06 13:28:46 浏览量: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卫姓郡望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和卫姓郡望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卫姓郡望

卫姓郡望堂号

姓氏之中,通常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很多。然而不同姓氏都是拥有郡望堂号的,那么关于卫姓郡望堂号分别有哪些呢?下面不妨来了解看看吧!

卫姓郡望堂号

卫姓

卫姓,卫满朝鲜国姓,出自周代王族,山东名门望族也。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或以康为氏。季子曾有名言曰:卫有君子卫有君子,其国无故。”(卫国有很多君子,所以这个国家不会有大难!)

西汉汉武帝时期因为卫子夫皇后之故,卫氏满门显赫!

先后卫子夫、卫青、卫宏、卫瓘左右朝政。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

①指今整个山西省。

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

③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

④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算命www.bmfsm.com)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

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

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

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

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卫姓堂号

陈留堂:以望立堂。

河东堂:以望立堂,亦称蒲坂堂、太原堂、并州堂、平阳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友顺堂:资料有待补充。

一部堂:资料有待补充。

光大堂:山西卫氏某派。

永世堂:安徽卫氏某派。

敦本堂:肥西卫氏一派。

鉴湖堂:安徽合肥南乡(万年埠)卫氏一派。(河东郡)

许姓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是中国人流传甚广的问题,“郡望”是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堂号”也叫“郡号”。那么您知道关于许姓郡望堂号有哪些吗,下面不妨来了解看看吧!

许姓郡望堂号

许姓

许姓,中华姓氏,属颛顼帝姬姓子孙衍生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位。2023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八位,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四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这七个省的许氏约占中国汉族许氏人口的55%。2023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许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唐以后许姓大举南迁繁衍于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移居海外。迁至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许姓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算命www.bmfsm.com)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许姓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如今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尤姓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是每个姓氏家族都会在不同省份设立的名门大族。那么关于尤姓郡望堂号分别有哪些呢,下面不妨来看看小编为您整理的吧!

尤姓郡望堂号

尤姓

尤姓是南中国的姓氏,始自10世纪,在百家姓中排第19,台湾第八十四大姓,在**当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约占**汉族人口的万分之七点五,多生活在南中国一带。

得姓始祖

聃季。又称冉季载,姬姓,为黄帝后裔,周文王第十子。周初,武王驾崩后,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公旦摄政。当时的三监(即霍叔、管叔、蔡叔)很是不服,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是乘机勾结三监,联合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在这次平叛斗争中,聃季立下大功。战后,周公旦将这位有才华的弟弟举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将他封于沈,建立了沈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沈姓。五代时,王潮、王审知入闽,后王审知建立闽国,称闽王。因沈与审同音,为避讳,沈姓去掉水旁,改称尤姓,但念念不忘尤为沈姓所改,故尊沈姓的得姓始祖聃季为尤姓的血脉始祖。

尤姓郡望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算命www.bmfsm.com)

《百家姓》成书于南宋,作者按照宋时民间流行的看法编写,沈氏出自周文王十子姬季载封地沈国,古沈国汝南郡沈氏宋时不闻于世,而其分支浙江吴兴郡沈氏人才辈出声名远扬,故将与吴兴与汝南皆列为沈氏郡望,进而认为沈姓改尤之后,两郡顺理成章成为尤姓郡望,此说存在严重错误:首座,吴兴在五代十国时期始终归属于钱氏父子之吴越国,从未归属闽国,不存在有沈姓人为避王审知音讳改沈为尤的动机,吴兴亦无尤氏源流的历史遗迹。第二,思礼公及其沈姓亲族传说源自河南光州,虽地近汝南,但该支沈氏改沈为尤之时已离乡入闽三四十年,遥距汝南二千余里,尚且汝南时属中原的五代政权并不归闽,居留汝南的沈氏族人并无随其避讳改姓之道理。

因讳去水改尤的福建沈姓人,无论是唐末自光州随王入闽的汝南沈氏,还是更早或由浙迁闽的吴兴沈氏,仅能于血脉上溯至汝南和吴兴,不能因尤源于沈,而倒将汝南堂和吴兴堂两大沈氏宗祠当做尤氏宗祠,亦不能倒将汝南郡与吴兴郡两地沈姓郡望当做尤姓郡望。按照尤姓源于福建一说,郡望当属泉州。

尤姓堂号

遂初堂:天子御笔。

吴兴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长安堂:以名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卫姓郡望和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本文标题:卫姓郡望

本文链接:http://www.shengxiao88.com/article/74613.html

上一篇:浪漫的情侣名字 有韵味诗意的微信名字情侣

下一篇:更多起名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起名相关文章
更多起名文章
喜欢起名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