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姜姓来源祖先 百家姓之姜姓氏起源来历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百家姓姜姓来源祖先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百家姓之姜姓氏起源来历和百家姓姜姓来源祖先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百家姓中姜姓的由来
姜姓在百家姓中第名第三十二名,姜姓已经历史很悠久的了。那么,姜姓的起源是什么呢?姜姓的家训有哪些呢?姜姓的古代名人有哪些呢? 姜姓的现代名人有哪些呢?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时的姜子牙。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的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一起看看姜姓的由来。
姜姓的来源
源流一
源于烈山氏,出自炎帝神农氏出生地姜水,属于以居邑名为姓。据史籍《姓纂》上记载说:“炎帝生于姜水,因氏焉,生太公,封齐,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后为姜姓,因天水上廛县,汉初以豪族徙关中,遂居天水。”根据史籍《水经渭水注》的解释,是“岐水东迳姜姓城,南为姜水”,也就是岐水的一部分称为姜水。至于岐水,则在今陕西省的岐山县西面,作为“三皇”之一的神农氏炎帝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即以姜为姓,子孙世代相传。又据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炎帝神农氏,因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而以姜为姓。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即吕尚,齐国的创建者,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地为姓。战国时期,姜姓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吕姓者,也有姓姜姓者。
姜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与姜姓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齐氏、甫申氏、吕姓、纪姓、许姓、向姓等姓氏。姜姓族人共尊炎帝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癸”。癸 女=姜。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姜姓是帝的后代,女癸(女登)所生。 皇(丁壬)。任地(今任城)为大本营,壬人首领称“皇”,手持规矩,所生男女俱称任氏,由此衍生其他重要部落。壬娶丁,壬手持圆规(壬手持合拢的圆规,癸手持张开的圆规),丁女手持矩,壬规丁矩,丁壬合文,诞生“皇”(或“中”,任又称仲,带仲字都属于任氏),至此,皇部落诞生,自称规矩皇族,产生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最著名的就是人皇,规矩是皇族任氏象征图腾。壬所生的人,自称“任氏”,这是最早的皇族。皇族所生的,才叫人(壬的同音)。规矩皇族,基本上类似人类始祖。规矩为图腾,自称皇,例如羲皇,娲皇,娥皇,泰皇,人皇,一般姓氏国名在后。 帝(癸戊)。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领----壬娶丁,生下儿子戊和女儿己。皇子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 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癸,规也,癸手持张开的圆规。戊部落十分有趣,戊人自称“我”(戊变体)、“吾”(戊同音)。而帝族就是有名的殷人帝族。他们自称“羲和”或者“帝”,羲、舜字也是癸 戊的合文。癸的后代,祭祀癸女,念念不忘,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姓---姜。姜=癸 女。癸女的后代自称姜姓。因为舜娶了一对姐妹,所以他有两个癸(娥皇、皇英),有一支癸女的后代,将母亲“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所生的后代,将“癸”左边加“女”字,形成姚姓。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异母的两支帝的后代,他们都是帝的后代,因为母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姚、姜皆因母得姓,皆为癸女之后。癸女(姜)享大鼎,世代接受祭祀。姜,实乃癸女之后,戊与癸所生的子女之姓。帝之后。
源流三
源于桓氏,出自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属于以帝王赐姓改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唐朝上元时期,有桓氏者改为姜姓。如东汉经学大师桓荣的后裔桓庭昌,在唐朝高宗李治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为大司徒,准制改为姜姓,其子孙后代世代称姜姓至今。
源流四
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宋书·吐谷浑传》记载,南朝宋时期,西南地区有羌族人改汉姓姜姓。
今侗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姜姓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姜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女真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姜佳氏,满语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杏山(今辽宁锦州南部)地区,隶属正黄旗满洲。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姜佳氏部落随清军入关,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其族第三世祖姜佳·哈什太、爵瑚图、胡什布三人奉命调驻奉天(今辽宁沈阳),后调丹东凤凰城南老虎洞一带驻防。其后代改取原姓氏的首字谐音汉字为姓氏,称姜姓,世代相传至今。。[1]
源流六
“姜”姓本意---任癸所生,任女癸之后代。有人皇部落,居任,手持规矩。任氏之女癸,嫁给帝,其所生子皆赐姓曰“姜”。
癸 女=姜。女癸享大鼎祭祀,庙号“母癸” 大家都清楚,古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乃从女姓。炎帝之母,乃是任姒,名女登(女癸,任癸),任氏之女(有蟜氏,挚任氏)。任地有壬癸两兄妹,是著名的三皇部落,手持圆规,号皇族任氏,壬人即任氏,首领称皇。帝族少丙娶女癸,是乃姜姓母系始祖。炎帝母亲任姒(任癸)亲手养育炎帝成人。因为他母亲姓任名癸(即女登),故首先她生出的儿子,从母名癸加女,上癸下女,形成"姜"姓。故姜姓人祭祀癸,而不忘皇后任癸之德。姜姓后人绝大部分都是女癸之后。
另据甲骨文字义,姜是癸女合体字,即癸女所生之意,一举破解了“姜”字本意!
癸女=姜。有圆规家族壬癸,居任(山东任城),手持圆规(壬、癸都是圆规的意思)。壬娶女丁,产生了皇(丁壬合体字,壬规丁矩),皇族逐渐强大,又产生了帝族(戊娶癸,斧钺 圆规)。任癸嫁给帝族首领,所生的后代就是姜姓。
姜这个字的本意就是“癸女所生”! 而任地,正是穷桑国(曲阜附近)。炎帝女儿精卫填海,必是靠近海滨之地。古代也说,任地,少昊之丘也!风姓古国。 任姒,少典正妃,名女登(癸),感神龙首尔生炎帝。炎帝之母。《史记·五帝本纪首座》: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jiǎo)氏女,登(癸)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姜氏的家训
姜氏家训,教诲谆谆。家训垂劝,警示后人。道德伦理,父兄之教。劝孝劝慈,劝友劝敬。
敬祖尊宗,孝悌友善,耕读宜家,亲睦邻里。祖宗家教,先贤遗规。重整家训,纯吾子孙。
先国后家,大节为先。居家贤孝,居国尽忠。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子义方,耕读工商。
不求金玉富,但求子孙贤。勤有功谦受益。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姜姓的古代名人
姜子牙
本名吕尚,姜姓吕氏,(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姜小白
即齐桓公,姜子牙的后裔,姜姓吕氏,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
姜维
(202年—264年)字伯约,汉族,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
姜夔
(jiāng kuí 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
姜才
(?-1276)南宋末抗元将领。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位蚌埠市东南))人。宋德?元年(1275年),元世祖忽必烈集中全国兵力,以伯颜为统帅,大举南侵,姜才率部迎战,因寡不敌众,退守扬州。元军尾随而至,姜才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先战三里沟,战败元军,再战扬子桥,又获胜。激战中,姜才肩部中箭,他拔箭挥刀,所向披靡。
姜公辅
姜公辅,唐朝左相。字德文,籍贯甘肃兰州【其祖父祖籍甘肃兰州,宦游爱州(今属越南),后随其父迁钦州,再迁回爱州,所以,姜公辅的籍贯应定义为祖籍甘肃兰州,若说姜公辅为越南人,有背历史唯物主义。】。
姜公辅于唐德宗(公元778-805年在位)时登进士第,为校书郎。应制策科高等,授右拾遗,召入翰林院为学士,兼京兆尹户曹参军。《旧唐书》本传说公辅“才高有器识,每对见言事,德宗多从之”。《新唐书》本传也说“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姜立纲
(1444-1499),字廷宪,号东溪,瑞安梅头镇东溪村人。他是中国明朝一位书法家,曾以“善书”闻名海内,并远播日本,被誉为“一代书宗”。
姜彭
江苏扬州人,清初著名书画家,画翎毛当时盛称首座,于山水则法明代唐寅,花卉宗元人,老而益精。
姜宸英
浙江慈溪人,清初书画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能诗文,工古文,善画墨,精书法,行草尤入妙,年七十始中进士,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有《湛园文稿》、《苇间诗集》等,后人辑有《姜先生全集》。
姜宜
如皋(今属江苏)人,清代女书画家,善墨兰及竹石,工诗。
姜思周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画家,擅长牡丹,钩勒、设色俱绝。嗜酒,醉后逞笔。
姜炳璋
象山(今属浙江)人,乾隆进士,石泉县知县,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又署江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修建“姜公堰”。
姜桂题
安徽亳县人,清军将领,早年效力僧格林沁麾下,后投左宗棠,历任直隶提督、热河都统、兼毅军军统,袁世凯称帝后,封一等爵,袁死后,归附皖系。
姜姓的现代名人
姜文,中国**演员、导演、编剧。姜文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4岁即凭借在《芙蓉镇》中的表演获得了1987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为适当男演员,之后的一系列作品也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包括获得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获得1993年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北京人在纽约》等。作为导演的姜文亦获得较多肯定,自编自导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被《时代周刊》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为适当电影”之首;抗战题材影片《鬼子来了》在2000年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评审团大奖;2023年末上映的贺岁电影《让**飞》刷新了国产电影的多项票房纪录,并斩获国内大小奖项共二十余个。姜文导演的性格与气质影响到了影片的特征与风格,这种特质逐渐成为了他电影作品的符号,进而被业内及观众所认可。
姜武,1969年11月4日出生于河北唐山, 原名姜小兵,中国著名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0级,在校期间担任班长。1999年因电影《洗澡》中出演二明而名声大噪,享誉中外。电影代表作《活着》、《葛老爷子》、《我的唐朝兄弟》、《美丽新世界》,曾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影帝。 他是电视银幕上朴实好男人的形象代言人,代表作《空镜子》、《别了温哥华》、《小姨多鹤》、《永不回头》、《我是老板》。
多年的磨砺,他已经成长成为业界首肯的性格派影帝。主演电影《天注定》曾在第66届戛纳电影节首映,作为实力派的代表人物姜武的表演愈发沉稳。
“暴风男”,姓名姜涛,祖籍山东,暴风影音自制节目主持人,曾参加过《非诚勿扰》、《非你莫属》、《开心100》、《中国梦想秀》、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寻找新主播》、《屌丝男士》等节目,参加非诚勿扰,因独特笑声而走红。
姜妍、大连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从小就展露艺术天赋,后考入沈阳民族艺术学校。爱好广泛,电影、电视、小品、话剧均有涉猎,拍摄的喜剧已达上千集,被圈内称为情景剧女皇。曾获立白杯相声小品大赛获二等奖。
姜雯(曾用名姜宇清),中国新生代偶像演员、歌手。外表清新亮丽,于2023年在王晶导演的作品《大唐双龙传之长生诀》中饰演“小公主”单婉晶,受到业内一致好评。2023年发行了个人EP《给我一支烟》。
百家姓中陶姓的由来
陶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三十一,是一个古老的姓氏。那么,陶姓的起源是怎样的呢?陶姓的宗词通用联有哪些呢?陶姓的古代名人有哪些呢?陶姓的现代名人有哪些呢?陶姓起源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为陶氏之祖。先秦时以平原陶姓为著,自商周时期到汉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跃于济阴、平阳一带,人才辈出,一起看看陶姓的由来吧。
陶姓的起源
源流一:源于伊耆氏,出自远古时期尧帝衍居地陶,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苑》记载,远古时期的尧帝,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尧帝初居于陶(古济阴,今山东定陶),以制作陶器为业,官名“陶正”,其地被后世称为陶丘。后封于唐,为唐侯,故称陶唐氏。在尧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原居地为姓氏者,称陶唐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陶氏、唐氏,皆为非常古早的姓氏,陶氏读音作táo。陶氏族人大多尊奉唐尧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亦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源流三: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源流四: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属于以职业技艺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篡》、《风俗通》等的记载,商王朝时期,有七个著名的氏族,分别为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都是以陶冶为职业者。陶冶,即指陶器制作工匠与窑工,原为掌握此项专业技术,役使奴隶进行生产的低级贵族。其时,该七族中即有以职业为姓氏者,称陶氏。到春秋时期以后,凡在从事陶器制作业的职业工匠、庶民中,皆有以“陶”技为姓氏者,称陶氏,读音作táo(ㄊㄠˊ)。
源流五: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唐谷避帝讳而改姓,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据史籍《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记载:宋朝初年有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今陕西彬县),原姓唐,为避石敬瑭名讳,改姓为陶,称陶谷。
源流六:源于己姓,出自夏朝末期大臣昆吾,属于封邑名称以为氏。昆吾,原是上古时期一个地名,今史学界一般认为其地最终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南一带,为夏王朝末代君主夏桀之臣陶正的封地,这位陶正以邑为命,称昆吾。在典籍《诗经·商颂·长发》中记载:“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在史籍《路史·后纪》中也记载:“颛顼娶滕奔氏之女曰娽,滕奔,即胜濆。昆吾者,颛顼之后也。”
源流七:出自他族改姓。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源流八: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瑶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陶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陶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九:
另说尧帝少年智慧,十三岁时就助其兄挚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称陶唐氏。尧开创了禅让制,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舜。尧贤明民主,为世所敬重。后世子孙或以技艺为氏,或以封地为氏,称陶姓。他们尊唐尧为陶姓的得姓始祖。
陶姓的宗词通用对联
四言
百梅望重;五柳名高: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新昌人陶复亨,字仁叔,南宋咸淳年间试补国学,元初为兴**教授,以诗文著名,有《梅花百咏》。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社会**,政治腐败,辞官归隐。宅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往往隐寓着对统治集团的憎恨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艺术上,兼有平谈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山中宰相;耐久道人:
上联典指南朝梁国的陶弘景,武帝时,礼聘不出,朝廷有大事必咨询,故时有“山中宰相”之称。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陶凯,工诗,自号“耐久道人”。
门垂碧柳;手运乌甓:
上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渊明,宅前植柳五株,自号“五柳先生”,作《五柳先生传》。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侃任广州刺史时,曾朝夕搬运百甓(砖)于斋内外,以励志勤力。
浔阳世泽;正字家声:
全联殿指晋朝时期的陶渊明,为浔阳柴桑人。
截发易酒;运甓习劳:上联典指陶侃母截发易酒以待客,客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下联典指陶侃运甓励志。
五言
寸阴珍惜日;一刻爱春宵:全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侃事典。
诗画文俱妙;教学做合一: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画家陶窳,湘潭人,晚居金陵。字若予,号甄夫,工诗文,精书法及篆刻,尤长画花卉,淮阳颇重之。下联典指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公元1891~1946年),安徽歙县人。曾留学美国,回国后,很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提出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惜通万里外;人为三才中:全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礼、刑、户三部尚书陶谷,有“命掬雪水烹茶”事典。
墨缘千里远;书道万年长:此联为陶行知诗句联。
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六言
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七言
位显九州犹运甓;门栽五柳乐归耕: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大臣陶侃,在广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曾任荆、交等八州军事,为政慎密,常勉人惜寸阴。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华阳洞中谘国事;桃花源里可耕田:上联典指南朝齐梁医学家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真人。秣陵人(今江苏南京)。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下联典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两江总督济百姓;八州军事惜寸阴:上联典指清朝时期嘉庆年间进士陶澍(公元1779~1839年),字子霖,号云汀。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他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筹划安徽荒政,疏浚吴淞江、浏河以宣泄太湖诸水。
望重百梅称韵士;名高五柳傲羲皇:上联典指宋末元初诗人陶复亨,字仁叔,新昌人。宋咸淳中试补国学,元初充兴**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咏》。下联殿指东晋文学家、诗人陶潜(公元365~427年),字渊明,寻阳紫桑人(今江西九江)。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像中认为伏羲氏以前的人无忧无虑,生活闲适,所以陶隐士自称为“羲皇上人”。有《陶渊明集》。
正义终能除大敌;丹心永照著鸿章:此联为**八届政治局常务委员陶铸(公元1908~1969年)《过汤坑》诗句联。
八言及以上
鹄寡兴悲,自甘独宿;鸾胶待续,聊写相思:上联典指周朝鲁国陶婴。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陶谷。
一代儒臣,开奠安之伟业;八州良牧,建恢复之奇勋:上联典指明朝当涂人陶安,字主敬,元朝至正年间参加乡试,任明道书院山长,后避战乱住在家中。明初历官左司员外郎、知制诰兼修国史、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学业上长于《易》,当时的礼仪制度,多由他裁定。有《陶学士集》。下联典指东晋庐江浔阳人陶侃,字士行,由县吏升至郡守。永嘉年间任武昌太守,建兴初年官荆州刺史、广州刺史,太宁年间以荆州刺史加征西大将军,苏峻、祖约作乱,他协助庾亮、温峤收复建康,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勤于职事,不饮酒、不dubo,常劝勉别人珍惜时间,为人称道。
不忘先祖之风,门栽五柳;应勉后昆以学,诗咏百梅:此联为安徽省长丰县陶楼陶氏宗祠联。
母贤截发延宾,令子得八州都督;腰直弃官归隐,吾家有五柳高风: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老鹳嘴陶氏宗祠联。
古代陶姓的名人
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杨(今安徽当涂东北)人。汉末群雄之一,官至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名将,大司马,都督八州诸军事,精勤吏职,不喜饮酒、dubo,惜时如金,主政广州时,朝夕运躄,以励其志,为人称道。
陶渊明(约352年~426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传世名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先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时称“山中宰相”,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陶安(1315年~1368年),字主敬,安徽当涂人。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参幕府,入翰林,政绩卓著,为制定明代乐章礼仪,典章制度做出重要贡献。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陶凯(?~1373年),字中立,自号“耐久道人”,浙江临海人。出身寒微,聪颖好学,常以诗文书画交友,颇负盛名,被誉为当时文坛之首。深得朱元璋赏识,被朝廷征召,官至礼部尚书,为制定明代乐章礼仪,典章制度做出重要贡献。
陶宗仪(?~1412年),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明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工诗文,善书法,好藏书,尤多精抄本。筑室名“南村草堂”,代表作有《辍耕录》、《说郛》等。
陶汝鼐(1601年~1683年)字仲调,别号密庵,湖南宁乡人。明亡削发为僧。工诗文词翰,海内有“楚陶三绝”之誉。文隽逸,有奇气,词赋尤工。书法初出入米芾,晚为颜鲁公,所过寺院辄为制碑铭联榜,至今宝贵。
陶窳(1657年~1719年)字甄夫,号楚江陶者,巴陵(今湖南岳阳)人,工诗文,精书、画,能篆刻。
陶澍(1779年~1839年)字子霖,号云订,湖南安化人,清代大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卒赠太子太保衔,谥文毅。
现代陶姓的名人
陶喆(David Zee Tao),本名陶绪忠,1969年7月生于香港,在台北长大,15岁开始定居美国洛杉矶,华语创作流行歌手,实力派唱将。
陶昆:著名制片人,成功制作过众多优秀影视作品,电视作品诸如《双面胶》、《王贵与安娜》、《黎明之前》等,电影作品包括《风声》、《画皮2》。
陶帅,青年男演员。
202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2023年6月,银幕处女作《80后》(天长地久)公映,在剧中扮演“陈墨”一角的陶帅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陶晶莹,1969年10月29日生于中国台湾,台湾主持人、歌手、作家。祖籍辽宁省锦州市北镇,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有着台湾演艺圈“三后一王”之称。
陶虹,1972年1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影视演员,原花样游泳运动员,全运会冠军,世界杯集体第5名。
百家姓中魏姓的由来
魏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三十名,那么魏姓的起源是怎样的呢?魏姓的宗词通用对联有哪些呢?古代姓魏的名人有哪些呢?现代姓魏的名人有哪些呢? 魏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带,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一起看看魏姓的由来吧。
魏姓的来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出自芈姓,为颛顼帝的后裔魏冉之后,后改姓魏。据《史记》等有关资料所载,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
3、出自外姓改姓魏:
① 出自高姓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
② 出自李姓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4、出自少数民族改汉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
① 满族完颜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魏氏多为金代女真汉化演变而来。
② 土家、蒙古、彝、回、朝鲜等族均有魏姓者。
魏姓宗祠通用对联
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姬姓;
望出任城。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魏姓源流和郡望。
系承毕万;
望出巨鹿。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晋国大夫毕万,受封于魏,子孙以封地名为姓。
书屏志画;
图像表功。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字玄成,巨鹿人,后迁居相州内黄,少年时孤贫,曾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失败后归唐,又被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时升任谏议大夫,前后上谏二百多件事,多被采纳,贞观年间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后任侍中(宰相),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引用《荀子》中的话,说君似舟,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曾写《十渐不克终疏》,从十个方面批评太宗没有保持贞观初年的优良传统,太宗把它写在屏风上,以便随时提醒自己。著有《隋书》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总论,主编《群书治要。他去世后,太宗痛哭,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去世,我失去一面镜子!”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举贤良,为茂陵令,升河南太守,能抑制豪强势力。宣帝时,历官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封高平侯,主张整顿吏治。图像被绘于麒麟阁。
和戎著绩;
救赵全仁。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魏绛,力主与戎族和好,为晋悼公采纳。下联典指战国信陵君魏无忌符救赵。
信陵世泽;
明鉴家声。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魏无忌,战国魏昭王子,封信陵君,为“四公子”之一。下联典指唐魏徵作《十思疏》,唐太宗引以为鉴。
誓成宅相;
绰有祖风。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魏舒,应相宅者言,年四十而显贵。下联典指唐魏徵五世孙魏暮,议事无所畏,上谓其有祖风。
公忠体国;
机警能文。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人魏绛,即魏庄子,历官中军司马、新军之佐、下军之将。曾极力主张与戎族和好,被晋悼公采纳,使晋国领地得以扩展。下联典指北齐史学家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下曲阳人。机警能文,十五岁能写文章。北魏时官太学博士、散骑常侍,编修国史;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奉诏编撰《魏书》,后官至尚书右仆射,监修国史。为北朝三才子之一。
鹤山受业;
虎观谈经。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思想家魏了翁(1178-1235),字华父,号鹤山。官至权工部侍郎。后知道潭州,(今湖南长沙)、绍兴、福州,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他推崇朱熹,近乎陆九渊,有《鹤山全集》。下联典指东汉五官中郎将魏应,字君伯,任城人。少好学,习鲁诗,举明经,永平初为博士。时会嵇诸儒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问难。再迁骑都御。
鹤山守道;
虎观谈经。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穰侯家跻四贵;
伯起名列三才。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秦国大臣魏冉,原为楚人,几登相位,封于穰,号穰侯。五国破齐后,加封陶邑,富比王室,为当时“四贵”之一。下联典指北齐史学家魏收,为三才子之一。
两袖清风廉太守;
二分明月古扬州。
——阮元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阮芸苔赠魏春松联。
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兼听则明,以古作鉴;
通经致用,拜夷为师。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580-643),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用舟与水比君与民,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其谏二百余事,见于《贞观政要》。下联典指清代思想家、史学家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研究经术颇深,和龚自珍同属“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自建船厂,炮舰,练军经武,以加强海防,抵御外国侵略。
疏列御屏,契洽天子;
治称政谱,德薄黎民。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政治家魏徵。下联典指南宋思想家魏了翁。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人即负国,何忍负之。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名人魏向恒撰书联。
虎观谈经,妙析异同之旨;
鹤山授业,共推理学之宗。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东汉任城人魏应,字君伯,少年时学《鲁诗》,举明经,永平年间,历官博士、光禄大夫,建初年间任五官中郎将。弟子有数千人,很受章帝器重,曾与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的同异。下联典指南宋学者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庆元年间进士,历官校书郎、嘉庆知府、汉州知州、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西父忧时,曾大白鹤山下筑室授徒,后又建鹤山书院,一时学者云集。反对佛家、老子的“无欲”说,推崇朱熹理学,著有《鹤山全集》。
九曲朝宗,千秋俎豆馨香远;
一湖临庙,万顷波涛眉宇清。
——魏乾成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公安县淤泥湖边魏氏宗祠联。
窍符救赵,战国雄风,莫恋遥遥华胄;
问难谈经,传家儒学,当思穆穆文宗。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长丰县四里墩魏氏宗祠联。
姓魏的历史名人
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
魏颗:春秋时代晋国魏犨的儿子,为人明礼敦厚,任晋国将军之职。有一次秦桓公派遣了一位勇猛善战,威震当时的名将杜回,带兵攻伐晋国,大军在晋国辅氏(今陕西省辅邑县)的地方扎营,准备会战,晋国面临重大威胁,就派魏颗将军出师对抗,两军大战之下,结果出乎意料,魏颗在辅氏地方打败了秦师,虏获了秦国猛将杜回,为晋国立了战功。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称令狐氏。
魏绛:即魏庄子,魏犨之子,春秋时晋国卿。晋文公时,魏氏列为大夫,徙于霍(今山西省霍州)人。他的活动主要在晋悼公时期(公元前572年至公元前559年)。晋悼公元年(公元前573年),魏绛为司马,执掌军法。
魏 斯:战国初魏国的建立者,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其在位期间奖励耕战,兴修水利,进行改革,使魏国日益强大,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魏 冉:战国时期楚国人,曾在秦任将军,后被拜相,封于穰(今河南省邓县),号穰侯。
魏相:济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东北)人,西汉丞相,宣帝时被封为高平侯,历任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其主张整顿吏治,考核实效。
魏延:义阳(今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后被封为南郑侯。
魏 舒:西晋任城樊(今山东省济宁)人,晋武帝时为司徒,其人能断大事,为时人所推崇。
魏 收: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州西)人,北齐史学家。北魏时曾任编修国史,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以才学闻名于世。曾编撰二十四史之一的《魏书》。
魏徵:馆陶(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臣,政治家,相太宗,曾任谏议大夫,敢于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为太宗所器重,其博学多才,文采飞扬,著有《群书治要》等书。
魏 胜:字彦威(1120-1164),淮阳军宿迁(今属江苏省)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于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
魏源:原名远达(1794-1857),改源,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今湖南省隆回县)人。道光进士,官内阁中书,晚年任高邮知州。近代著名思想家,与龚自珍齐名,时称"龚魏"。他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倡导变革。魏源不以诗名,但他的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鸦片战争时期的许多名篇,感情炽烈,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jiqing。他还有许多山水诗写得气象雄伟,瑰丽悦目,有的还具哲理意味。魏源的诗风格遒劲,激越奔放,但律诗用典较多,显得费解,韵味不足。著有《古微堂诗集》和《清夜斋诗稿》。
魏 叔:山东寿光籍。清朝乾隆时期官至引龙侯。后代现居寿光侯镇黄桥。有一支在东北吉林扶余五家站镇,黑龙江省鸡西市。
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魏伯阳:东汉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炼丹术家,著有《参同契》三卷,把“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参照会同契合为一,为我国思想史重要著作。
魏了翁:四川省蒲江人,南宋著名思想家,其所著《鹤山全集》强调“正心、养心”,推崇朱熹学说。
魏良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人,寄居太仓(今属江苏省),明代戏曲家,昆腔的创立者。其所著《曲律》一书对以后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魏大同:山东省寿光籍,魏叔的后代。清末迁至吉林扶余五家站镇,民国时期考入清华大学。曾任中华民国诸多省份最高法院院长。后代有留在东北的,也有去台湾的。详情见扶余县志。
魏廷槐(1909—1981年)江西省兴国县人。1933年8月加入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军需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副部长兼中南纺织工业管理局局长。1955年,当选武汉市副市长。1960年,当选为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注建国初期武汉是直辖市,中南军区为大军区)
魏姓的现代名人
魏晨(Vision Wei),1986年2月22日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中国流行男歌手,演员。
2023年出道至2023年,发行6张唱片,斩获Mnet亚洲音乐大奖亚洲最为适当新人、中国TOP排行榜最受欢迎男歌手、音乐V榜内地年度最为适当男歌手、全球华语榜中榜年度先锋歌手等多项大奖,并拥有“My Way”个人品牌演唱会。2023年,因出演热门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跨界影视圈。2023年8月25日,魏晨凭借《破晓》一曲登上韩国音乐节目M!Countdown的舞台,成为首座位在此舞台上演唱中文歌曲的中国歌手。2023年,凭借《登“封”造极》跨界时尚圈;2023年6月受邀亮相巴黎时装周,8月开启“登封造极”巡回演唱会,12月主演校园爱情电影《匆匆那年》,随后首度担任音乐总监,发行第六张唱片《帽子戏法》;2023年凭借《帽子戏法》三度夺得音悦V榜“内地年度最为适当男歌手”,5月成立魏晨个人工作室,9月开启”帽子戏法”巡回演唱会;12月推出第七张唱片《白日梦想家》。
2023年3月,参与环球竞技真人秀节目《非凡搭档》,4月主演犯罪警匪电影《冰河追凶》 ,5月凭借《白日梦想家》四度蝉联MusicRadio榜中国TOP排行榜“内地最受欢迎男歌手” 。
魏大勋,1989年4月12日出生于吉林省,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2023年参演网络偶像剧《苏菲日记》出道,其后于2023年出演电视剧《毛岸英》中"毛岸青"一角,该剧获得第28届电视剧飞天奖,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电视剧作品奖。2023年签约韩国经纪公司JYP entertainment成为旗下演员。7月确认主演中韩合拍电影《I wanna hold your hand》。
魏一宁,1991年2月12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内地男歌手,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
2023年,报名参加湖南卫视《快乐男声》长春唱区的比赛,获得长春唱区7强、全国61强 。2023年,推出个人单曲《你看不见我》 。2023年,报名参加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成都唱区的比赛,获得成都唱区10强、全国66强、复活赛亚军 。2023年,正式签约电童娱乐并推出首张个人创作专辑《WEI》 。2023年1月31日,获得“第十届劲歌王金曲金榜年度音乐盛典”内地新晋歌手奖,12月5日,获得“音乐先锋榜颁奖典礼”网上最具人气先锋男歌手奖。
魏千翔
魏千翔,1987年4月1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内地男演员,202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
2023年魏千翔出演首部电视剧《唐琅探案》进入娱乐圈;2023年1月在播出的古装剧《宫锁珠帘》 中饰演十四阿哥而受到关注;2023年因主演民国剧《X女特工》、偶像剧《爱的创可贴》和古装剧《兰陵王》获得更高的知名度。
2023年即将播出的《鹿鼎记》中饰演康熙皇帝。
魏骏杰,原名魏世聿,1967年10月20日生于中国台湾,籍贯台湾新竹,中国香港演员。
1990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戏剧系,经黄秋生引荐加盟香港无线电视成为旗下艺员。1994年,在《方世玉与乾隆》中饰演首座男主角方世玉,1998年参演无线剧集《陀枪师姐》系列。
2023年1月与比他年轻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张利华注册结婚。
魏雪漫2001年7月,签约广州美卡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出道。2001年1月,首度推出打榜单曲《找回自己》。2001年12月 发行首张个人专辑《懂了爱》。
2023年8月参加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以一曲《我是真的爱你》打动那英、齐秦、杨坤转身,最终加入那英导师战队。
十几岁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学习和训练的雪漫,毕业后不久即开始了她的舞台演唱生涯,1998年,魏雪漫和杨坤同时出道,曾拜师台湾音乐人涂惠源,早年也出过两张唱片
魏佳艺,女,甘肃省兰州市人。毕业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职业:歌手。身高166CM,体重50KG。演出歌曲有《女人如烟》、《我经历了你们不曾经历的爱情》、《落叶飘零》、《还给我天籁音色》、《白衣天使》等。2000年 荣获“爱我中华杯”庆国庆全国歌手大赛西部赛区通俗唱法二等奖。2002年 荣获“统一冰红茶全国大学生歌唱比赛”西部赛区三等奖。2003年 荣获“沙狐杯西安首届通俗歌手大奖赛”一等奖。?2004年 歌曲《不要等》获得“贵州花溪艺术节新民歌大赛”优秀奖。
魏蔓(Mandy),1984年9月5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中国台湾影视女演员、模特、主持人。
2023年,魏蔓以模特身份出道演艺圈。2023年,魏蔓加入MTV台担任主持人;同年,魏蔓出演了个人首部电视剧作品《爱就宅一起》。2023年,魏蔓出演了个人首部电影作品《爱你一万年》 。2023年,魏蔓主演了爱情剧《回到爱以前》。魏蔓主演了都市剧《他看她的第二眼》。
魏秋桦(1958年9月21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四川,影视演员。
前香港艺人,出身佳视艺员训练班,曾演出多套电视剧如《流星蝴蝶剑》《红楼梦》《碧血剑》等。1978年的《变色龙》和《奇女子》奠定其一线花旦地位。其古装一流的扮相,因此后来大部分剧都以古装剧为主。1995年加入无线电视,演出新版《神雕侠侣》黄蓉一角受热烈好评。近年淡出娱乐圈从商。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百家姓姜姓来源祖先和百家姓之姜姓氏起源来历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上一篇:苗姓鼠年起名大全女孩子 2023年出生苗姓女宝宝取名大全
下一篇:更多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