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卫视中华百家姓王姓 百家姓之王姓的几种写法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安徽卫视中华百家姓王姓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百家姓之王姓的几种写法和安徽卫视中华百家姓王姓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百家姓之王姓起源与来历
我国的姓氏文化占有很多的一部分,我国的人口中,不同的姓氏人群都有不同的聚集区域,而关于姓氏你了解有多少呢?百家姓那么多,你了解它们的姓氏文化起源与来历吗?其中百家姓中的王姓姓氏起源与来历是什么?他们的姓氏郡望和堂号是什么?主要分布地是哪些?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魏被灭后,其子孙被称为“王家”,随以王为姓。
2、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为姓。
3、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改姓为王。
4、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来。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
5、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
二、姓氏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3、天水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算命www.bmfsm.com)
4、中山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陈留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6、河东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7、河南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三、姓氏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四、姓氏迁徙分布: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周灵王后裔王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至临沂。河内王氏,其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徙平州,又迁至河内温县。魏公子无忌之孙卑子悼,悼生贤,西汉时徙居霸陵,遂为京兆人。
王氏迁往江南,始于西晋末年。唐僖宗时,河南故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同时王氏又有迁居四川、安徽、江西者。北宋末,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流,其中不少王氏族人迁徙至浙江、江苏一带定居。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一支王氏迁往广东,其后裔散处广东、广西各地。明末开始,王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王姓移居海外,始于明清之际,主要分布在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总结:百家姓是我国的姓氏文化最宝贵的遗产,不同的姓氏在历史上发展或者淹没都有,而不同的姓氏都有自己的姓氏文化,上面就是关于王姓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看完有助您了解王姓的姓氏文化起源有帮助。
百家姓之李姓起源与来历
我国的姓氏文化占有很多的一部分,我国的人口中,不同的姓氏人群都有不同的聚集区域,而关于姓氏你了解有多少呢?百家姓那么多,你了解它们的姓氏文化起源与来历吗?其中百家姓中的李姓姓氏起源与来历是什么?他们的姓氏郡望和堂号是什么?主要分布地是哪些?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姓氏郡望:
1、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2、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算命www.bmfsm.com)
3、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4、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三、姓氏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姓氏:李
姓氏祖宗:利真
四、姓氏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总结:百家姓是我国的姓氏文化最宝贵的遗产,不同的姓氏在历史上发展或者淹没都有,而不同的姓氏都有自己的姓氏文化,上面就是关于李姓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看完有助您了解李姓的姓氏文化起源有帮助。
百家姓中关姓的由来
关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三百九十四位,那么,关姓的姓氏起源是怎么样的呢?关氏的家训有哪些呢?关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呢?关姓的现代名人有哪些呢?西汉时期,有长水校尉、平陵人(今陕西咸阳)关并,东汉初戊己校尉关宠,汉末有太原人关靖(公孙瓒部下)入载史册。表明在两汉以前,关氏族人已广布于黄河中下游。一起看看关姓的由来。
关姓的起源
来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帝舜时期养龙高手董父,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史籍《姓源》 、《通志·姓氏略》记载, 颛顼有个后代叫董叔安,擅长养龙,古代称马为“龙”。董叔安的儿子叫董父,在帝 舜执政时期负责养龙,被封为豢龙氏。在古代,“豢”、“关”二字同音通用,所以后来又写作关龙氏。在董父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封号为姓氏者,称豢龙氏、关龙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关氏、龙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在关龙氏族人中,有个著名的人物叫 关龙逄,是夏王朝末期 夏桀执政时期的一位大夫,曾因功受封于黄河北邑,因此史称其地为“关邑”。一直到了春秋时期的周定王姬瑜二十年(晋景公姬孺十三年,公元前587年),晋国的中军元帅、正卿栾书被封于关邑,才改置关邑为“栾邑”,就是今河北省的栾城市。
在关龙逄的后裔子孙中,有取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关氏、逄氏,世代相传至今,其关氏史称正宗。该支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ㄍㄨㄢ)。关氏族人大多尊奉关龙逄为得姓始祖。
来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王室大夫尹喜,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春秋时期,东周王室大夫尹喜在军事重镇函谷关任关令(今河南灵宝),世人称其为“关尹喜、关尹令”。也有的学者认为,“尹”就是周王朝时期的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的官名,“喜”为人名,实名应为姬喜、或姬熹,他的官职为尹,负责守函谷关,因此史称“关尹喜”。相传,当年道家老祖老子李聃西游出关时,曾为关尹喜的热情款待而感动,因此为其写下了著名的道家真典五千言。关尹喜将此文誊写为《道德经》传播于世以后,也弃官追随老子学道去了。后来,关尹喜还道成为仙,羽化飞升而去。
在关尹喜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多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关尹氏、关阳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关氏、尹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ㄍㄨㄢ)。
来源三
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越国官吏关弓,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关弓,就是弓箭手,是春秋时期越国对使用弓箭为主要兵器的军队之称谓,其统领即称“关弓”,分属各级军制。在典籍《集韵》中记载:“持弓关矢也。”在史籍《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中记载:“将注豹则关矣。关,引弓。”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孟子》一书中记载:“越人关弓而射之。”
在关弓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关弓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关氏、弓氏,世代相传至今。要注意的是,只有该支关氏的正确读音不作guān(ㄍㄨㄢ),而读作wān(ㄨㄢ)。
来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关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关津,是春秋时期专职掌管市场货物的进出关卡,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其职类如今天的海关署官员。在典籍《周礼·地官·司关》中记载:“关津,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
在关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关津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关氏、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ㄍㄨㄢ)。
来源五
源于官位,出自商、周时期官吏关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关人,是商王朝时期就有的官吏称谓,就是专职管理贵族墓地的官吏,多由墓主家族人充任。在古代,“关”就是指墓门。西周时期,关人之职由春官府司管辖,兼责巡视历代君王墓地,以防盗掘。这在典籍《周礼·春官·巾车》中有记载:“及墓,嘑启关陈车。关,墓门也。”
在关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关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关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ㄍㄨㄢ)。
来源六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关孔,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关孔,实际上是一种军制工匠的称谓,原来是在斧、钺一类兵器的锛部钻孔,以便绑在木柄之上。西周晚期以后,随着金属冶炼工艺的不断进步,关孔逐渐改为专职负责在斧、钺类兵器的刃部锻镶青铜、康铜、钢口,使该类兵器更加锋利和经久耐用。关孔隶属于冬官府司管辖。在典籍《周礼·冬官·车人》中记载:“关孔,首六寸,谓今刚关头斧。时斧近刃,皆以刚铁为之。又以柄关孔。”
在关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关孔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关氏、孔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ㄍㄨㄢ)。
来源七
源于 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东关嬖五,属于以先祖封邑名称为氏。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记载:“东关,晋东关嬖五之后。汉将军北亭侯东关义”。嬖五,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国大夫,他是晋献公姬佹诸执政时期(公元前676~前651年)最受恩宠的大夫之一,受封在都城东关,因此史称其为“东关嬖五”。这个东关嬖五,就是流传千古的“二五”这类嘲讽人之口头禅的源头。
在东关嬖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东关氏,世代相传,直到汉朝时期,还有大将军北亭侯东关义,就是东关嬖五的后裔。在东关氏族人中,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关氏、东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ㄍㄨㄢ)。
来源八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 土家族、 壮族、 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关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关氏,世代相传至今。
来源九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锡伯族瓜尔佳氏,满语为Korgia Mongu,是非常古老的东北地区姓氏之一,人数很多,既有古代辽西鲜卑形成的锡伯族人,也有海西女真形成的满族人,还有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民族,甚至还有汉族,皆在很早的时期就拥有此氏。一般来说,其姓氏形成的核心地带在宁古塔地区(今黑龙江宁安),后分散至各地。瓜尔佳氏按不同的地区有苏完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满清入关以后,还产生了凤城瓜尔佳氏、金州瓜尔佳氏等许多分支。瓜尔佳氏主要有四个分支:宁古塔地区主要是Susu Mongu,汉义“紫”;中朝边境地区主要是Sungjan Mongu,汉义“白”;Koskja Mongu,汉义“青”;Oshja Mongu,汉义“黄”。瓜尔佳氏部族后来与Kitar Hala及Nimaci Hala又汇合形成一个特殊的部落团体Kojail-Mandu,祭祀时用猪羊。数百年的明朝时期,前氏族又分衍出一支Ara Hala,后皆转为汉族。
在锡伯族、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姓氏的汉义为“隘口、关卡”,清朝中叶以后,瓜尔佳氏多冠汉姓为关氏。该支锡伯族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ㄍㄨㄢ)。
来源十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赫哲族瑚锡哈哩氏,亦称祜什哈礼氏、瑚克沙哈里氏,以地为氏,世居瑚锡哈里(今黑龙江宁安东北部)、依兰费尔塔哈(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等地,后有满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usihar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赫哲族、满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多冠汉姓为关氏、华氏、胡氏、扈氏等。该支赫哲族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ㄍㄨㄢ)。
关氏的家训
读书明理、忠孝信义、大爱行善、敬畏规矩;注重亲情,互相尊敬,关爱社会,珍惜生命!
家庭幸福八个要素:读书,明理,和睦,孝悌,互助,吉利,健康,团聚。
父子之道:对孩子微笑,与孩子交流,帮孩子明理,教孩子求知,做孩子楷模。子女五要:要勤奋,要明理,要孝顺,要进取,要知足。
家族六不要:1、不要忘记孝敬老人;2、不要随意谈论钱的话题;3、不要忽略身体健康;4、不要酗酒糟踏身体;5、不要酒后争论问题;6、不要不懂感恩社会。
夫妻和睦相处'十不要':不要在生日时忘记对方,不要在决策上忽略对方,不要同着外人唠叨对方,不要在骨子里看不起对方,不要生气时恶言伤害对方,不要说话时随意打断对方,不要在儿女面前责怪对方,不要在经济问题上封锁对方,不要在敏感问题上隐瞒对方,不要在双方父母关系上不尊重对方。
关姓的历史名人
关羽
根据见到的一些关氏族谱记载,三国 蜀汉大将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为河东 解县(今山西运城市 解州镇)人,是夏代忠臣关龙逢第二十七世(一作三十七世)后裔。关羽的祖父 关审,字问之,号 石磐,深谙《易经》、《春秋》。关羽的父亲 关毅,字道远。关羽作为忠、义、勇、武的代表,受到中国人普遍崇敬,关羽本人也被神话,与孔子共尊为“文武二圣”。后世的关姓人也都骄傲地称自己是关羽的后裔。关羽的后裔在史书中记载不详。《三国志》中提到魏灭 蜀汉后,将 关公的子孙全部杀死。然而依照现存的关氏族谱记载,关羽、 关平父子于麦城兵败被杀后,关平之妻赵氏带着八岁的儿子 关樾,在安乡避难,改姓为门。直到西晋灭吴后赵氏才带儿子出来恢复关姓。清雍正十年(1732年),朝廷确定由 关樾一支后裔世袭 五经博士。关羽另一子 关兴,在 蜀汉时任侍中,为 诸葛亮所器重,惜早亡,遗有两子 关统和关彝,因为嫡子关统无子,所以由 庶子关彝承袭爵位,成为 关公后裔的一大宗派。至北魏时期,关羽的后代 关朗,精通经史,为魏孝文帝所器重。此后还有一支关羽后人向南迁移至今湖北江陵一带定居下来。西晋末年关姓又有一支从山西迁至江苏定居。 南朝宋有名儒关康之,精通经史,著作甚丰,其祖籍为河东 杨县(今山西洪洞)人,后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关仝
唐朝五代时,著名的山水画家。关姓已经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据《旧唐书》记载关羽后裔 关播,字务先,在唐朝德宗时担任检校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的 官职,其祖上即从山西迁入河南。五代时有著名画家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擅画山水。
关汉卿
至宋代末期,关姓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关汉卿,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宋亡(1279年)之后。他是元代戏曲奠基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安国(今属河北)人,一说大都人。一生所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种。塑造了窦娥、 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多种妇女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流传至今而不朽。
关天培
(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 汉族,江苏 淮安府 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 楚州区)人, 晚清爱国 名将。
台湾关姓
明末清初,郑成功****时,就有关姓将士入台驻守,后定居于当地。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又有不少关姓人从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迁居台湾。关姓子孙已分布全国各地,并流播海外。
关姓的现代名人
关之琳(Rosamund Kwan),1962年9月24日出生于香港,满族镶蓝旗瓜尔佳氏,中国香港女演员、歌手。
1981年,关之琳中学毕业后加入丽的电视成为艺员。1982年,关之琳参与周润发、**健主演她的首部电影《再见江湖》。20世纪90年,关之琳与李连杰主演了《黄飞鸿》系列电影,并在影片中饰演了十三姨角色。 1998年,关之琳被美国杂志《PEOPLE》评选为“全球50位最美丽的名人”。2023年4月30日,关之琳宣布息影后,便很少出现在荧幕上。2023年,关之琳在Lancome75周年法式卓越庆祝午宴“真我女性演绎大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完美女性奖
关颖(Terri Kwan),1976年7月2日出生于日本黒木,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模特。
关颖以广告模特身份出道演艺圈。2002年,关颖主演了个人的首部电影作品《给我一只猫》。2003年,关颖出演了个人的首座部电视剧《又见橘花香》;同年,关颖凭借在浪漫电影《向左走、向右走》中的表演获得了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为适当女配角提名。2023年,关颖与郭品超搭档主演了偶像剧《偷天换日》。2023年,关颖又主演了惊悚片《凶魅》。2023年,关颖发行首张个人音乐专辑《关不住的秘密》。2023年1月21日,关颖宣布与男友朱志威订婚;6月14日,两人在台北正式举行婚礼
关秀媚、香港影视演员、有“性感女神”之称,入行前曾担任健康舞蹈导师,1987年参加香港小 姐竞选,落选后签约无线电视,后转战电影圈。1995年因专心打理护肤品代理工作而退出娱乐圈,后因生意未如理想,于1997年复出,转投王晶旗下,主攻拍摄电影。2023年,关秀媚为王晶拍摄最后一部作品《暴雨梨花》后,与王晶解除合约,退出影坛。
关山(1933年4月20日-2023年10月1日),原名关铁骑、关伯威,满族镶蓝旗人。出生于辽宁沈阳,1960年代最红的国语电影男演员之一,也是著名影星关之琳的父亲,以演文艺片最为出色。代表作品有:《阿Q正传》《不了情》。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日,关山在香港离世,享年79岁。
关海山(1925-2023),原名关铭觉,又名关宁,人称“虾叔”,香港著名演员、粤剧老倌。祖籍广东南海县,生于广州,从小学习粤剧,并加入剧团。后入影界,参与超过300多部电影及电视剧演出,看起来城府极深,演父亲,老江湖大哥,富豪家族家长一类角色出神入化,简直是这类型角色的楷模,曾获香港金像奖与台湾金马奖的最为适当男配角。2023年9月11日7时15分在香港九龙广华医院去世。
关彬
副编审。男,满族,1932年10月出生,河北围场人。**党员。1962年毕业于山西省级机关文化学校文科大专班,1985年结业于人民日报社新闻智力开发中心函授部新闻班。历任山西省体委文史办公室主任,《山西通志·体育志》主编,《太原市志·体育志》总纂,中国体育史学会理事,中国体育记者协会二届理事。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安徽卫视中华百家姓王姓和百家姓之王姓的几种写法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下一篇:更多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