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十二生肖>十二星座>八字

八卦的形成过程 曾仕强讲八卦与自然现象的生成

时间:2023-04-22 15:46:03 浏览量: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八卦的形成过程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曾仕强讲八卦与自然现象的生成和八卦的形成过程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八卦的形成过程 曾仕强讲八卦与自然现象的生成

八卦的生成过程

八卦的生成过程:

我国最早记载八卦的文献是《书经·顾命篇》的天球河图传,“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八卦,为《易经》的主要内容,《易·系辞传》曰:“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太极”是天地未分的混沌时期,是宇宙的本源,用“○”表示。太极静则为混沌,动则生阴阳。一阴一阳的对立状态就是“两仪”,用“ ”表示阳,“ ”表示阴。对宇宙而言,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对生命而言,雄为阳,雌为阴。阴阳相重,阴阳交合,则生“四象”。两阳爻相重()为太阳,两阴爻相重()为太阴,阳爻在下与阴爻交合()为少阴,阴爻在下与阳爻交合()为少阳。四象代表四季变化,少阳为春,太阳为夏,少阴为秋,太阴为冬。阳仪之爻和阴仪之爻分别与四象相重,便构成“八卦”。由“太极”到“八卦”的生成演变过程。八卦,是组成“易”的基本图象,最初就是由()乾、()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等八种卦象组成。

我们先说“卦”,它是易的符号体系,由阳爻(-)和阴爻(--)组成。如:兑卦就是由两阳爻和一阴爻组成。对于“卦”,自古以来有多种解释,其说法各不相同。《说文》说:“卦,所以筮也,从卜,圭声。”《周易正义》孔颖达引《易纬·乾坤凿度》说:“卦者,挂也。言悬挂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由此可见,卦是古人用来占筮的,后来,人们又用“卦”来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成为描述宇宙万物的模式符号。

八卦,是组成“易”的基本图象,最初是由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等八种符号组成。后来,人们为有别于六十四卦,则称这八种符号为“经卦”、“单卦”、“三爻卦”等。

八卦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周易·系辞》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这阴阳两爻不仅使卦得以形成而富于变化,而且还逐渐被赋予特定的属性、联系和变化,使其具备了高度概括和象征的功能。八卦最初象征着宇宙间八种最基本的自然类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要记住这八卦及其卦画是不困难的。宋代朱熹在《周易本义》中编了一首《八卦取象歌》,就很形象地把卦名与卦画连成一体,便于我们记忆。其歌诀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为了便于大家记忆,现列出《八卦歌诀取象表》。

八卦是传说中的伏羲观物取象所作,《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既解释了八卦的生成和演变过程,也是宇宙生成的模拟,就如细胞的裂变,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太极”是天地未分的混沌时期,是宇宙的本源,它以“ ○”表示。太极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阴一阳的对立状态就是“两仪”,它以“-”表示阳,“--”表示阴,。对宇宙而言,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对生命而言,雄为阳,雌为阴。阴阳相重,阴阳交合,则生“四象”。两阳爻相重(=)为太阳,两阴爻相重(==)为太阴,阳爻在下与阴爻交合为( )少阴,阴爻在下与阳爻交合为( )少阳,四象代表四季变化,少阳为春,太阳为夏,少阴为秋,太阴为冬。阳仪之爻和阴爻分别与四象相重,便构成“八卦”。由“太极”到“八卦”的生成演变过程。

六十四卦在不同的地方其排列次序不同,在《周易》中的排列次序是:

01.乾 02.坤 03.屯 04.蒙 05.需

06.讼 07.师 08.比 09.小畜 10.履

11.泰 12.否 13.同人 14.大有 15.谦

16.豫 17.随 18.盅 19.临 20.观

21.噬嗑 22.贲 23.剥 24.复 25.无妄

26.大畜 27.颐 28.大过 29.习坎 30.离

31.咸 32.恒 33.遁 34.大壮 35.晋

36.明夷 37.家人 38.睽 39.蹇 40.解

41.损 42.益 43.夬 44.姤 45.萃

46.升 47.困 48.井 49.革 50.鼎

51.震 52.艮 53.渐 54.归妹 55.丰

56.旅 57.巽 58.兑 59.涣 60.节

61.中孚 62.小过 63.既济 64.未济

这六十四卦在《周易》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经三十卦,从乾卦至离卦;下经三十四卦,从咸卦到未济卦。要记住六十四卦名称并不很困难,宋代朱熹《周易本义》编有《上下经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盅临观兮噬嗑贲。

刹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及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周易六爻预测步骤

周易六爻预测:

六爻八卦预测,是起源于周朝时期。六爻就是预测人将三枚铜钱放于手中,双手紧扣,思其所测之事,让所测信息融贯于铜钱之中,合掌摇晃后放入卦盘中,掷六次而成卦。配以卦爻,及动变以后。结合易经的爻辞,以及时间的干支。

时间起卦: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将来问卦人的问卦的那个日期和时间,换算成阴历(如果是公历的话)的日期和时间。 例如今天是公历2001年9月19日早晨10点钟,有人来问卦,我们就先把这个公历的日期和时间换成阴历,一般查万年历就可以一目了然。经查万年历上面这个阳历日期就变成了阴历辛巳年八月初三,而早上10点就是巳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时辰和年数是取用地支的序数参见表1.1。

则:辛巳年八月初三就可以进行起卦了,具体操作如下: 上卦的求法:年数加月数加日数,其和除于八,求余数,整除时取八数: 就是: (6+8+3)÷8=2;余数一,即上卦数为一。 下卦的求法:年数加月数加日数加时数,其和除于八,求余数,整除时取八数: 就是:(6+8+3+6)÷8; 余数七,即下卦数为七。 动爻的求法:年数加月数加日数加时数,其和除于六,求余数,整除时取六数: 就是:(6+8+3+6)÷6; 余数5,即5爻动。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完整的时间卦了: 上卦是一,即一数为《乾为天》 下卦是七,即七数为《艮为山》 合并上下卦就是《天山遁》 第五爻动则变为《火山旅》 上面介绍的是《梅花易数》的起卦方法之一,这是我们在应用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铜钱摇卦:取三枚硬币(通常用古铜钱,并以“乾隆通宝”为佳,下面以“乾隆通宝”为例) 为了阐述方便,我们先约定:有“乾隆通宝”字样(其他古钱有汉字的一面、现在硬币有面值的一面)为正面,反之为背,摇卦时将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A、摇卦:摇卦是把三枚铜钱合扣于双掌之中,需虔诚、意念集中,默问要测之事数遍,在自己觉得 可以的时候,轻掷于地,反复六次,摇出六个爻;

B、记录摇出的情况: 一、一个背为阳爻,记作" — ", 二、两个背为阴爻,记作“- -”, 三、三个背为老阳(即阳动),记作“ O”, 四、没有背(即三个面)为老阴(即阴动)记作“X”。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虽然摇卦测事的准确率相当高,但必须是虔诚,最好先静手、焚香、意念集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两数起卦法 意念集中于要测之事,随意报出两个数,以先报出的数除以八的余数为上卦,后报出的数除以八的余数为下卦,两数之和除以六的余数为动爻。 其他数字起把法参见附录。

装卦

卦起好了,接下来就必须要装配断卦时所需要的各种元素,包括用神以及与用神有关的元素,就是我们这一章要讨论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首座节 纳甲

纳甲就是在六爻卦上装配天干和地支,但是,如果每一个六爻卦都作详细介绍,恐怕大家一时也难以记住,在这里我们就先讲讲八个纯卦的纳甲。

1、 天干 八卦纳干乾纳甲壬:即内甲外壬。坤纳乙癸:即内乙外癸。 震纳庚;坎纳戊;艮纳丙;巽纳辛;离纳己;兑纳丁。 天干在八卦六爻中应用不多,所以这里就不多讲。

2、 地支 乾:子寅辰,午申戌 口诀:乾在下:子寅辰,乾在上:午申戌 震:取乾卦初爻的地支作为震卦初爻的地支,自下向上依次隔位顺排 口诀:震在下:子寅辰,震在上:午申戌 坎:取乾卦二爻的地支作为坎卦初爻的地支,自下向上依次隔位顺排 口诀:坎在下:寅辰午,坎在上:申戌子 艮:取乾卦三爻的地支作为艮卦初爻的地支,自下向上依次隔位顺排 口诀:艮在下:辰午申,艮在上:戌子寅 坤:未巳卯,丑亥酉 口诀:坤在下:未巳卯,坤在上:丑亥酉 巽:

取坤卦四爻的地支作为巽卦初爻的地支,自下向上依次隔位逆排 口诀:巽在下:丑亥酉,巽在上:未巳卯 离:取坤卦三爻的地支作为离卦初爻的地支,自下向上依次隔位逆排 口诀:离在下:卯丑亥, 离在上:酉未巳兑:取坤卦二爻的地支作为兑卦初爻的地支,自下向上依次隔位逆排 口诀:兑在下:巳卯丑,兑在上:亥酉未 六爻卦可以分为上下两个经卦,下卦为首座爻(初爻)、第二爻、第三爻;上卦为第四爻、第五爻、第六爻(上爻)分别配上口诀中的地支。

第二节 世应

“世”爻和“应”爻是根据卦宫的第几卦确定的,我们总结出以下口诀,希望大家能够记熟: 世应口诀 天人归一天同二;天地在三错在三 地同人同世在四;地人相同世在五 天人归一:上卦天爻、人爻和下卦天爻、人爻相同者(都是阳爻或都是阴爻下同),其世在初爻; 天同二:上卦天爻和下卦天爻相同者世在二爻; 天地在三:上卦天爻、地爻和下卦天爻、地爻相同者世在三爻; 错在三:上下卦是互错的卦世在三爻; 地同人同世在四:上下卦地爻相同和人爻相同者世在四爻; 地人相同世在五:上卦地爻、人爻和下卦的地爻、人爻相同者世在五爻; 附:每宫宫卦(首卦)的世都在上爻

第三节 卦宫

古人把64卦按一定的规律分为八组,称为八宫,所以称为“卦宫”,每一宫八个卦,首座个卦地上下两个经卦相同,这个卦的五行决定其余七个卦地五行,所以称为“宫卦”,宫卦是以经卦命名的。 因为宫卦起名于经卦,下面的“在外”、“在内”等等,实际上取其同名而已。 卦宫口诀 初二六在外,四五在内错。 三世错外天地内. 初二六在外:即世在初爻、世在二爻、世在上爻(六爻),以外经卦为卦宫; 四五在内错:即世在四爻或世在五爻的卦,以内卦的错卦为卦宫。

三世错外天地内:世在三爻的有两种情况:

一、内卦外卦互错的以外卦为卦宫,

二、内卦外卦天爻、地爻都相同的卦以内卦为卦宫 五、六亲 六亲是根据卦宫五行与卦爻的地支五行的生克关系来定义的,以卦宫五行为主(我),与卦爻的地支五行(他)的生克关系确定的: 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同我者为兄弟。

例如:《天山遁》 — 戌土父母玄武 — 申金兄弟应白虎 — 午火官鬼滕蛇 — 申金兄弟勾陈 - -午火官鬼世朱雀 - -辰土父母青龙 上卦为乾,下卦为艮;口诀:乾在上:午申戌,就是取乾卦的第四爻、第五爻和上爻的地支,同时配上五行;口诀:艮在下:辰午申,就是取艮卦的初爻、第二爻和第三爻的地支,同时配上五行;

接下来就是要安世应,根据口诀“天同二”就是说上卦下卦只有天爻相同卦,世爻是在第二爻,所以“世”在二爻,那么 “应”就在第五爻了。再根据口诀“初二错六外”就是说《天山遁》卦世在二爻,以外(上)卦为卦宫,即属于“乾”宫,乾宫五行属金,所以该卦五行也属“金”。 初爻辰土,土生金口诀生我者为父母,所以初爻六亲为“父母”,二爻午火,火克金,克我者为官鬼,二爻为官鬼其余类推。 附:六神就是青龙、朱雀、勾陈、滕蛇、白虎、玄武;也是循环不息的,他是根据日天干来安装上去的,口诀:甲乙日初爻起青龙;丙丁日初爻起朱雀;戊日初爻起勾陈;己日初爻滕起蛇、庚辛日初爻起白虎、壬癸日初爻起玄武,从下到上依次往上推排的。

用神

六爻预测首先我们应该懂得什么叫用神,用神就是一个卦中所需测的对象的六亲标志,例如,某人来测儿子的婚事,那么这个卦中的子孙爻就是用神;来测父母长辈的事,则卦中的千母爻就是用神。 上面说的是预测人事时的取用,但是,如果我们所要测的是一个东西、一块手表、一辆车、或一件具体的事情,该怎样取用神呢?这样,我们就必须熟知用神的分类。 二、用神的分类。 一般来说,用神的

分类是按下面的分布:

1、父母爻: 测父母、祖父母、师长;与父母同辈或在我父母之上的一切亲人;还有城市、房屋、衣服用具、雨具、舟车和一切保护品、劳动保护用品也以父母爻为用神;还有文书、文件、信件、合同、契约;工作单位等等,其核心原则是一切扶养我、庇护我者。

2、官鬼爻 求官、求名、升迁调动、升学;以及女测夫、上司、官司都用官鬼神为用神;疑惑、忧虑、疾病、罪犯(小偷盗贼等)、天灾人祸都以官鬼神为用神,其核心是一切约束我、限制我者。

3、兄弟爻 测兄弟姐妹、妻子的兄弟姐妹、姐夫、妹夫、结拜兄弟、知心好友都以兄弟爻为用神,(包括同族姑表),其核心原则是与我同类者。

4、妻财爻 妻子以及兄弟的妻子、古代奴卜;金银、钱、粮、货物等,及至天气的晴天等都以妻财爻为用神。核心原则是:一切为我所掌握、控制者。

5、子孙爻 儿子、孙子、女婿、甥、侄、徒弟、学生;一切小辈以及医生、医药、僧、道、尼;一切家禽家畜和一切忠臣良将者都以子孙爻为用神;还有日月星辰;测天气的晴天也以子孙爻为用神;散忧避祸、辑盗、**、也以子孙爻为用神 。

从上面可以看出,六爻卦中的六亲,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细心的读者也会看出,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生的事物产生,古人所总结的文化,用爻及分类,明显地已不能满足 社会变化的节奏,所以,有些新生的事物取什么作为用神,还需要大家去探讨总结、区别。活学活用才是关键。

一、 原神 原神是生用神的爻,比如某卦妻财子水为用神,那么金生水,所以申、酉金就是原神。

二、忌神 克用神的爻就是忌神,妻财子水为用神,那么土克水,所以,辰、戌、丑、未、土就是忌神。

三、仇神 克原神的爻就是仇神,妻财子水为用神,生水的金爻是原,那么,火克金,所以火就是仇神。 四、用神、原神、忌神的歌诀 古人总结了有关歌诀,简明易记,希望大家记住:

⑴用神歌诀 用神发动在宫中,丛值休囚亦不凶, 更得生扶兼旺相,管教作事永亨通。

⑵原神歌诀 原神发动志扬扬,用神伏藏也不妨, 须要生扶兼旺相,最嫌化克及逢伤。

⑶忌神歌诀 看卦先须看忌神,忌神宜静不宜兴, 忌神急要逢冲克,若遇生扶用遭刑。

周易看六爻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六爻预测古今的历法不外太阳历与太阴历两种

太阳历如今日世界通用的公历(前身为儒略历,十六世纪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稍作修改形成了今天的公历)

太阴历如穆斯林国家通用的穆斯林教历。这两种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相对于地球来说,则为太阳绕黄道运行一周)为一回归年,并将其平均成十二个月份,再分立大小平闰月以概其余。太阳历的优点是四季分明,准确无差;太阴历则严格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因没有顾及到地球公转周期,所以不能准确地划分四季界限。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一方面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一方面又巧妙地设立闰月做到与回归年同步。

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一周即一回归年的360度角划作24分,即太阳在黄经在向东每移动15度角为一"气",移动一周360度共24气

以干支纪年月日时法,与六爻预测有密切关系:

1、在定年时要看“节”中的“立春”的时分。如2001年是十二月二十三日8时8分(辰时)立春,那么,在这个时点之前仍是辛巳年,过了这个时点(那怕是一秒)就是下一年了,即是壬午年。又如,2003年没有春,而是在2004年正月十四日19时46分(戌时)立春,在这之前仍是壬午年,这之后才是甲申年。

2、月的计算与年一样,都是以“节”为准。仍以2002年为例,在上年的十二月二十三日立春进入了壬午年,2003年二月初四8时(辰时)7分为惊蛰,这之前仍为正月,这之后为二月。

3、日的记法是以子时(23时至1时)为基准,这之前为上一日,之后为下一日。

4、时的记法是以12个地支代表24小时,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

农历将这二十四节气名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称为"节气",其余的称为"中气"。

节气通常被看作是阴历,实际上却是严格按回归年计算的,属于阴历的范筹。四柱排列中所用的年月划分也是严格以节气为标准的,而不是通常农历或公历的年月划分,这是起四柱的基本原则,使得四柱排列不受历法变更的影响而保持其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以回归年为纪年标志,符合四季寒暑变化的节律,遵循天道轮回的因果关系,而这些都是命理学的理论基础。

现将四柱年月支与节气之关系列表如下。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立春 315度 寅 立夏 45度 巳 立秋 135度 申 立冬 225度 亥

雨水 330度 寅 小满 60度 巳 处暑 150度 申 小雪 240度 亥

惊垫 345度 卯 芒种 75度 午 白露 165度 酉 大雪 255度 子

春分 0度 卯 夏至 90度 午 秋分 180度 酉 冬至 270度 子

清明 15度 辰 小暑 105度 未 寒露 195度 戌 小寒 285度 丑

谷雨 30度 辰 大暑 120度 未 霜降 210度 戌 大寒 300度 丑

注:

1.一年的开始严格以立春时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从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算起到1995年立春时止。

2.每月的开始严格以交节时刻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寅月(一月)从立春时算起,到3月6日3时38分惊蛰为止,从3月6日3时38分起算作卯月(二月),余此类推。

二十四节气指的都是什么?

答:天干和地支总称干支,是古代用以纪年月日的符号。年称太岁,月称月建,日称日建,合称为“三传”。年月日时共有八个天干、地支组成,故又称“八字”“四柱”。年是六十年循环一次,月是十二个月一周期,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一年又分二十四个节气,其中“节”和“气”各十二个,如下表:

月份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节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署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气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署 处署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时的干支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答:年月日的干支都可以在《万年历》上查到,但时的天干却查不到。而时干在预测时又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装六神、定贵人等必须要知道天干。时的天干可以依日的天干推算,其口诀是:“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由戊起,丁壬庚子居,壬癸何方法,壬子是真途。” 其意思是说,如果是甲或己日占卦,这日天干首座数是甲,0-1时即甲子时,1—3时即是乙丑,3—5时即是丙寅……。余仿此推算。详见下表。

0-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0

甲已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乙庚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丙辛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丁壬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戊癸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八卦的形成过程和曾仕强讲八卦与自然现象的生成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本文标题:八卦的形成过程 曾仕强讲八卦与自然现象的生成

本文链接:http://www.shengxiao88.com/article/42913.html

上一篇:五行解说各类游戏 五行全集解说

下一篇:更多八字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八字相关文章
更多八字文章
喜欢八字就经常来哦!